-
免疫系統“剎車”分子調控新機制被發現
北京時間11月29日凌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許琛琦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
2018-11-30 10:23:34 -
未來3個月厄爾尼諾發生概率為75%—80%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最新消息,2019年2月發生厄爾尼諾現象的概率為75%—80%,但預計強度不會很大。該組織表示,盡管相應的大氣模式尚未建立
2018-11-30 10:20:05 -
《科學》:人類4萬年前已登上青藏高原
11月30日,《科學》雜志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一篇研究論文,公布了尼阿底遺址這處來自青藏高原腹地的重大考古發現及其研究成果。
2018-11-30 10:17:16 -
用于感染性創面皮膚再生 新型生物活性材料問世
記者近日從西安交通大學獲悉,該校前沿科學技術研究院雷波研究員課題組針對影響創面愈合和皮膚組織再生的大面積燒傷、機體病變等關鍵科學問題
2018-11-29 11:22:15 -
手機接管方向盤玩轉無人駕駛
自動駕駛漸行漸近,人們期待有一天自動駕駛技術可以接管方向盤,讓駕駛員徹底解放。榮耀手機近日宣布旗下榮耀Magic2正式進軍無人駕駛。
2018-11-29 11:20:42 -
北斗雙星海上測控:成功處置衛星信號閃斷
“長江三號發現目標!”伴隨著伺服主操作手張博沉穩而洪亮的報告聲,控制天線轉動的兩個碼盤,在他手中轉動著,無論船舶如何晃動,代表目標的紅點始終被牢牢釘在顯示器中...
2018-11-29 11:19:50 -
我國大陸巖石圈高分辨率三維地震速度結構模型建成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地震與地球內部物理實驗室張海江教授團隊,采用先進的雙差地震層析成像方法
2018-11-29 11:19:09 -
新型抗生素MRX-4二期臨床試驗在美啟動
與傳統用于治療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或耐萬古霉素腸球菌(VRE)感染患者的噁唑烷酮類抗生素相比,Contezolid acefosamil(別名MRX-
2018-11-29 11:16:49 -
新研究揭示“超級細菌”的免疫逃逸機制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最新發現,一種蛋白質能夠幫助被稱作“超級細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躲避人體免疫系統的識別和攻擊。該發現為未來治療細菌感染提供了新靶點。
2018-11-29 11:16:00 -
胃癌微環境抗腫瘤免疫機制被發現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徐潔杰、張偉娟課題組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秦凈、沈振斌課題組合作研究發現,腫瘤浸潤“IL17陽性細胞” 能夠激活腫瘤微環境抗腫瘤免疫反應
2018-11-29 11:14:58 -
埃及伊蚊咬人基因被“揪出”有助疾病防控
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近日報道,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繪制出了埃及伊蚊的基因組,發現了幾種新基因,包括一些能解釋為什么蚊子喜歡叮咬特定人群的基因。
2018-11-29 11:13:43 -
美加州海灣深處發現二十二種新微生物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訊》雜志上發表研究報告稱,他們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海灣深處發現了22種新型微生物
2018-11-29 11:12:38 -
世界海拔最高 阿里天文科普站掛牌
世界海拔最高的天文科普站——“阿里天文臺科普站”27日在西藏阿里掛牌。“阿里天文臺科普站”由中國科協支持建設,國家天文臺協同配合,中國科技館、西藏科協
2018-11-28 11:39:54 -
“洞察”號探測器已開始工作并傳回第一張圖像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11月26日報道,北京時間11月27日凌晨3時54分,該機構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結束了為期6個月的旅程,航行4 84億公里
2018-11-28 11:38:49 -
動中通天線:“針尖對麥芒”的連接
打電話、發朋友圈、刷微博、看視頻,如今的手機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習慣的一部分。但在沒有網絡信號的大海上,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習慣,卻是一種奢侈。
2018-11-28 11:35:42 -
數量和質量落后于美日企業 自動駕駛專利有待全球布局
在自動駕駛核心專利領域,我國企業從數量到質量都落后于美國、日本企業,而且專利布局高度集中在國內,對海外市場關注不夠。
2018-11-28 11: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