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 全球航天從頭忙到尾
剛過去的2018年中,全球共進行114次航天發射,開創近30年來的歷史最高紀錄。美國“連線”網站1月1日稱,這樣的航天活動高峰期還將在2019年繼續延續。
2019-01-02 14:48:33 -
NASA“新視野”號飛掠迄今最遠天體
據NASA官網,當地時間1月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新視野”號探測器將飛掠柯伊伯帶的小行星2014MU69,這將是航天器探索史上的最遠天體。
2019-01-02 14:48:09 -
2018年國內十大技術突破
盤點這一年的核心技術:22納米光刻機、450公斤人造藍寶石、0 12毫米玻璃、大型航天器回收、盾構機“棄殼返回”、遠距離虹膜識別……哪一個不奪人眼球!
2018-12-28 15:23:21 -
國產C919大飛機突破100余項關鍵技術
在12月26日召開的2018全國交通運輸部工作會議上,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透露,國產C919大飛機突破100余項關鍵技術。
2018-12-28 15:23:21 -
精細化 無縫隙 我國建成現代氣象預報預測系統
氣象部門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電視電話會議27日召開。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在會上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氣象現代化建設突飛猛進
2018-12-28 15:23:21 -
專家研發新型芯片,幫助可穿戴設備“瘦身”
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趙博研究員設計出一款低功耗小型化人體信道通信收發機芯片,尺寸不到0 7平方毫米,能夠讓可穿戴設備變得輕便、待機時間更長。
2018-12-26 15:43:41 -
“三合一”石墨烯基太赫茲探測器問世
據俄羅斯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MIPT)官網近日報道,來自俄羅斯、英國、日本、意大利的科學家團隊,開發出了一種基于石墨烯的太赫茲探測器。
2018-12-26 15:43:41 -
金牌火箭2018年發射任務全部圓滿完成
12月25日零時53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以下簡稱一院)抓總研制的長征三號丙遙十七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三號送入預定軌道。
2018-12-26 15:43:41 -
高分五號衛星大氣環境載荷通過在軌測試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由該院安光所研制的搭載在高分五號衛星上的核心載荷——大氣痕量氣體差分吸收光譜儀(EMI)、大氣主要溫室氣體監測儀(GMI)
2018-12-26 15:43:41 -
我國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系統工程實現突破性進展
昨日,中國國家航天局通過官方網站宣布,上周末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將虹云工程技術驗證衛星送上太空,衛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2018-12-25 14:09:17 -
我國自主3D視覺技術獲重大突破
隨著“刷臉解鎖”“刷臉支付”等新業態走進大眾視野,“3D+消費級智能終端”的組合將撬動巨大市場。但實現3D識別的結構光技術長期被國外壟斷
2018-12-25 14:09:17 -
-
我國科學家首次實現量子糾纏態自檢驗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陳耕等人在測量設備不可信條件下實驗,獲知了未知量子糾纏態保真度信息,首次在國際上實現了量子糾纏態的自檢驗。
2018-12-25 14:09:17 -
新型電池有望讓太陽能利用更高效更便宜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和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合作,將硅太陽能電池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相結合,有望帶來更高效、更便宜的太陽能利用技術。
2018-12-21 16:27:05 -
美“洞察”號在火星表面放置“地震儀”
美國航天局20日宣布,“洞察”號無人探測器已成功將地震測量儀安放在火星表面。這是“洞察”號部署到火星表面的第一個儀器,也是人類首次在其他行星表面放置地震儀。
2018-12-21 16:27:05 -
三峽電站年發電量首次突破千億千瓦時
12月21日8時25分21秒,三峽工程在充分發揮防洪、航運、水資源利用等巨大綜合效益前提下,三峽電站今年累計生產1000億千瓦時綠色電能
2018-12-21 16:27:05 -
-
AI有望讓腫瘤細胞無處遁形
如果腫瘤細胞剛剛生成,就可以被精準地“揪”出來,那將給腫瘤的診斷和治療帶來巨大變革。而要想實現這一點,成像方式就必須具有極高的靈敏度。
2018-12-20 15:48:34 -
納米光子學:破譯光子與物質間“悄悄話”
在納米尺度下,光子與物質之間會發生什么奇妙的反應?破譯它們之間的“悄悄話”,會對科技帶來哪些革新?近日召開的第Y3次香山科學會議(第3次青年學術討論會)以“納米光子...
2018-12-20 15:48:10 -
人工智能成為手機發展的“新引擎”
中國科技部指定的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視覺”開放創新平臺之一——商湯科技等19日發布《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手機行業研究報告》。
2018-12-20 15:47:41 -
世界首個500千伏交聯聚乙烯海纜安家東海
12月19日,經過連續5個多小時的登陸施工,世界首個500千伏交聯聚乙烯海纜鋪設工程的最后一條輸電海纜(共3條),在跨越17公里的海域后連接上位于浙江省舟山市金塘大鵬島的終端站
2018-12-20 15:47:10 -
浙大專家研發新型芯片 幫助可穿戴設備“瘦身”
可穿戴式設備正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人們希望它們更輕便、待機時間更長?浙江大學專家日前研發出一種用于可穿戴設備的新型通信芯片
2018-12-19 15:4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