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車組的“千里眼”“順風耳”“隱形手”
白城機務段動車司機趙巖駕駛的列車從過去每小時60公里、80公里、120公里,提速到160公里,見證了中國春運的“速度”之變。
2019-02-28 15:55:22 -
伯克利實驗室升級4D電子顯微鏡 可錄原子級視頻
外媒報道稱,美國能源部下屬的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剛剛安裝了一臺新型電子探測器,能夠以更快的速度捕獲原子級圖像。
2019-02-26 15:31:43 -
背靠大海合成生物塑料 阻斷“白色污染”不是夢
在過去的50年里,全球留下了70億噸塑料垃圾,被稱為“白色污染”。塑料垃圾對海洋的污染最為明顯。據《科學》雜志報道,每年有800萬噸的塑料被沖入大海。
2019-02-26 15:31:12 -
俄研發出新型外科手術機器人平臺
俄羅斯國立葉夫多基莫夫口腔醫科大學與莫斯科國立“斯坦金”技術大學聯合,研制出一款新型外科手術機器人平臺,從牙科到神經外科等各種醫療臨床手術都可以使用。
2019-02-26 15:30:35 -
美“載人龍”飛船3月進行首次不載人試飛
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道,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研制的宇宙出租車——“載人龍”飛船(Crew Dragon)將于3月2日進行首次試飛。
2019-02-26 15:29:47 -
國內首創,民營火箭發動機突破激光焊接夾層噴管技術
日前,國內商業航天企業藍箭航天宣布,隨著其自主研發的“天鵲”(TQ-12)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噴管夾層激光焊接一次成功,藍箭動力團隊攻克了激光焊接夾層噴管技術難題
2019-02-25 16:28:24 -
科學家制備新型發電織物 可為可穿戴電子產品持續供電
東華大學25日發布消息稱,東華大學紡織科技創新中心俞建勇院士和丁彬研究員帶領的納米纖維研究團隊在可穿戴發電織物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2019-02-25 16:27:24 -
建16.2公里海底高鐵隧道 我們有技術
2月19日,浙江省交通廳網站發布一則消息稱,目前,《新建寧波至舟山鐵路勘察設計招標書》已在網上發布,甬舟鐵路工可報告預計下半年批復。
2019-02-22 14:00:39 -
-
LIGO將重大升級 繼續領跑全球引力波探測
當地時間2月15日,激光干涉儀引力波天文臺(LIGO)科學合作組織宣布,接收到來自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英國研究與創新機構和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共3500萬美元的資金支持
2019-02-18 15:07:54 -
美開發可自動調節冷暖的面料
美國馬里蘭大學一個研究團隊日前在美國《科學》雜志上發表論文說,他們開發出一種可根據溫度、濕度變化自動調節冷暖的面料,有望用于制造“智能”衣服。
2019-02-15 15:17:53 -
-
“洞察”號著陸器在火星放置“溫度計”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消息,當地時間12日,該機構的“洞察”號火星著陸器已將地下熱量探測儀成功設置在火星表面,距離此前設置的地震計約1米遠。
2019-02-15 15:17:03 -
大型環形對撞機:中國CEPC“對撞”歐洲FCC
2月14日18時,王貽芳院士登上了飛往美國華盛頓的航班。他是要參加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并在大型科學研究設施的全球合作分會上,介紹中國科學家的觀點。
2019-02-15 15:16:28 -
美“超期服役”探測器將充當火星車與地球“聯絡員”
發射一次火星探測器不容易,已經“過期”的探測器廢棄了也很可惜。日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早已“超期服役”的MAVEN(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化任務)探測器將降...
2019-02-14 15:43:51 -
高能鋰離子電池“雙重修飾”正極材料合成
富鎳三元正極材料,因可逆容量高、成本低等優點,被認為是最理想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鋰離子動力電池正極材料之一。不過,界面穩定性差、二次顆粒內部結構衰退等問題,嚴...
2019-02-14 15:43:33 -
我國學者研制出可凈化室內霧霾的“智能窗紗”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教授團隊通過“浸染自組裝”方法,研制出一種制備速度快、成本低廉的“智能窗紗”材料,對室內空氣的凈化效率最高可達99 65%
2019-02-14 15:43:00 -
-
中國科學家首次實現Pbit/s級光傳輸
記者12日從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獲悉,我國光通信技術再次取得突破性進展,首次實現1 06Pbit s超大容量單模多芯光纖光傳輸系統實驗,傳輸容量是目前商用單模光纖傳輸...
2019-02-13 15:47:16 -
嫦娥四號進入第二個月夜休眠模式
根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微博2月11日15時發布的消息,經地面指揮控制中心分析,嫦娥四號著陸器、玉兔二號月球車狀態均滿足月夜休眠要求。
2019-02-13 15:46:47 -
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改進型預計2020年底首飛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了解到,為滿足中型載荷的發射需求,八院正在研制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通過捆綁4枚固體助推器,進一步提高運載能力,預計于2020年底首飛。
2019-02-12 14:15:58 -
新技術可“照亮”小鼠大腦內部
據英國《自然》雜志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日本科學家使用一種名為CUBIC-X的技術繪制了一張小鼠大腦圖譜,該技術不但使組織像玻璃一樣透明清楚,還可將其膨脹至其原始尺寸...
2019-02-12 14:15:40 -
仿“肌”材料越拉越強 柔性“外骨骼”問世有望
日本北海道大學研究人員近日在《科學》雜志上撰文指出,模仿骨骼肌的新型材料可在反復拉伸后變得更強健,未來有望用于制造柔性“機械外骨骼”。
2019-02-12 14:15:24 -
超級“顯微鏡” 借你“慧眼”看世界
我國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有望于今年年中正式開建,新裝置建成后,將擁有世界最高光譜亮度,為基礎科學和工程科學等領域的原創性、突破性創新研究提供重要支撐平臺。
2019-02-12 14:14:54 -
新機場線無人駕駛列車首次亮相
昨日,設計時速達160公里,目前全國速度最快的軌道交通列車——新機場線列車首次亮相調試,同時這也是全國第一列具有全自動駕駛功能的區域快軌列車。
2019-01-30 15: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