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分子機器實現主動吸附 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雜志上
由美國西北大學化學家領導的研究小組在表面科學方面取得突破,開發出一種名為機械吸附的新吸附機制。研究表明,人工分子機器可實現主動吸附
2021-10-25 16:31:19 -
手機LOGO用不銹鋼在我國研制成功 打破國外鋼廠對該領域壟斷
記者10月20日獲悉,日前,甘肅酒泉鋼鐵集團宏興股份不銹鋼分公司(以下簡稱酒鋼宏興)成功研發出鋼水純凈度要求最高的鋼種之一——手機LOGO用
2021-10-22 16:26:33 -
粉煤灰“轉行”改良土壤 能讓鹽堿地里長出作物
粉煤灰化學成分與土壤相似,以易于結構改性的鋁、硅為主,且富含植物生長所必需的中微量元素,具有制備土壤改良材料的天然優勢。——韓鳳蘭
2021-10-22 16:25:06 -
是什么讓人類區別于猩猩? 研究人員發現DNA中以前被忽視的部分
我們人類為何能成為人類?我們的 DNA 與黑猩猩的非常相似,從進化的角度來看,黑猩猩是我們最親近的生物。瑞典隆德大學的干細胞研究人員現
2021-10-21 16:34:56 -
最新研究結果:實驗揭示一種新物質狀態“電子四重態”的形成
超導的核心原理是電子形成對。但它們也能凝聚成四人組嗎?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它們可以。瑞典物理學家20日在《自然·物理學》雜志發表了關于這
2021-10-21 16:34:12 -
《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明確要加強關鍵技術領域標準研究
標準化始終與科技創新緊密互動、互為支撐。標準的制定、實施過程,就是科技成果凝煉、推廣的過程。標準作為科技成果的‘擴散器’
2021-10-20 16:51:54 -
新研究觀測到活躍黑洞的熱氣體演化細節 相關結論發表《自然·天文學》雜志上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觀察到來自活躍黑洞的熱氣體的演化細節。這些結構讓人強烈地聯想到火山噴發產生的煙霧流。此類黑洞的活動對星系演化和黑洞
2021-10-19 16:36:28 -
研究團隊發表首個小鼠大腦代謝物圖譜
據最新一期《自然·通訊》雜志報道,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研究團隊發表了首個小鼠大腦代謝物圖譜。該數據集涵蓋雄性和雌性小鼠從青春期、
2021-10-19 16:35:59 -
研究團隊發現新技術識別大腦“指紋”只需1分40秒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研究團隊發現,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大腦指紋,而且該指紋會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變化。他們的新技術只需1分40
2021-10-18 16:38:33 -
研究人員發現生理損傷后肌肉修復新機制
肌肉在被損傷或劇烈運動后,要依賴干細胞完成復雜的再生過程。葡萄牙分子醫學研究所和西班牙龐培法布拉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了一種生理損
2021-10-18 16:38:03 -
研究人員描述一種新的存儲方法 熒光染料混合物可保存數據數千年
在數字時代,每個字節的數據都需要到達指定位置,最好還能長期保存。但后者在現階段仍是一個難題,因為數據存儲系統保存時間通常不到20年。
2021-10-15 16:32:25 -
研究人員:北冰洋“最后的冰區”或2100年消失
由于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北冰洋的海冰區在快速縮小,目前的面積還不到20世紀80年代的一半。格陵蘭島以北和加拿大海岸的100萬平方公里地區
2021-10-15 16:31:50 -
迄今最大的小鼠全腦神經元數據集建成 成果發表于國際期刊《自然》
腦,是我們每個人的頂級配置。我們之所以有喜怒哀樂,能夠學習、記憶、運動,擁有良好的睡眠,都離不開大腦的調控。神經元是大腦行使功能的
2021-10-14 16:44:58 -
中子“壽命”迄今最精確測量結果發布 精確度提高了兩倍多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2日報道,一個國際物理學家團隊宣布,他們對中子的壽命開展了迄今最精確測量,精確度提高了兩倍多,不確定性不足1 10,相
2021-10-14 16:44:32 -
南方天文臺拍到太陽系42顆最大的小行星 有助于了解太陽系中小行星起源
近日,歐洲南方天文臺(ESO )通過甚大望遠鏡(VLT)拍攝到火星和木星之間小行星帶中42顆最大的小行星。這些天體的清晰圖像是小行星探索的重要
2021-10-13 15:33:21 -
研究人員揭示“女怕冷男怕熱”進化原因
同一間辦公室里,女性穿著毛衣,而男性吹著空調穿著短袖——這種場景是否似曾相識?什么原因造成了這種差異?最近,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動物學
2021-10-13 15:32:48 -
哺乳動物大腦運動區域有詳圖可研究 發表在《自然》雜志專輯上
美國腦計劃的細胞普查項目(BICCN)繪制了哺乳動物(小鼠、猴子和人類)初級運動皮層的細胞類型圖譜和神經元解剖接線圖。該圖譜為更深入地研究
2021-10-12 15:57:23 -
“月壤”研究迎來首個發現 證明月球在19.6億年前仍存在巖漿活動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以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為研究對象的首篇學術成果《嫦娥五號年輕玄武巖的年代與成分》,于北京時間10月8日凌晨在線發表
2021-10-12 15:56:36 -
健康學研究發現:聽莫扎特30秒癲癇緩解了
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近日發表一項健康學研究發現,聆聽莫扎特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至少30秒,與耐藥性癲癇患者大腦中癲癇相關電活
2021-10-11 16:35:03 -
科學家研發出一種新算法 機器學習能快速揭示細胞內部結構
借由高功率顯微鏡和機器學習,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一種新算法,可在整個細胞的超高分辨率圖像中自動識別大約30種不同類型的細胞器和其他結構。
2021-10-11 16:32:42 -
俄首次載人登月任務可行性研究招標書發布 研究成果需在2025年11月中旬提交
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了第一個繞地球飛行的人造物體一號衛星。半個多世紀后,俄羅斯擬更進一步,計劃實施首次載人登月任務。據美國《新聞周
2021-09-30 16:15:08 -
南極苔原每年向大氣中排放約100噸三氯甲烷 是重要區域性排放源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朱仁斌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合作,研究闡明了南極苔原三氯甲烷產生與排放過程中的規律。
2021-09-30 16:14:22 -
科學家利用季節性變化來確定火星溫帶地區可能存在的地下水冰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利用季節性變化來確定火星溫帶地區可能存在的地下水冰,在那里未來人類探險家最容易生存。本周,Germán Mart&iacu
2021-09-29 15:43:54 -
“火星合日”期間 NASA將暫停大部分火星任務的指令發送直到它結束
據外媒CNET報道,美國宇航局(NASA)的火星任務-從毅力號漫游車到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將在10月份將安靜幾周。每隔兩年,當火星合日現象
2021-09-29 15:43:25 -
科研人員合作開發出一種獨特的防寒復合材料或帶來新一代防凍服
俄羅斯頓河國立技術大學與德國羅斯托克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開發出一種獨特的防寒復合材料。據研究人員稱,用這種新材料生產的衣服能夠充分
2021-09-29 15: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