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需化學修飾“摻”出有機室溫磷光材料 為科學工作者提供便捷手段
華東理工大學田禾院士和馬驤教授團隊設計了一種構建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的摻雜體系,只需要將普通的熒光染料摻雜進一種季銨鹽聚合物中,無需
2021-08-04 16:13:56 -
“解剖”月壤樣品 為未來月球氦-3利用打前站
編者按 7月12日,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在北京國家天文臺舉行嫦娥五號任務第一批月球科研樣品發放儀式,13家科研機構成為首批開展
2021-08-03 16:11:36 -
木衛三存在水蒸氣證據首次發現 可能來自其表面蒸發的冰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瑞典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學》雜志撰文稱,他們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在過去20年收集的數據,首次發現木衛
2021-08-02 16:11:42 -
新分子圖譜揭示腦細胞發育軌跡 能改進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細胞替代療法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和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繪制了胚胎大腦細胞在成熟過程中遵循的遺傳和發育軌跡。這份分子圖譜不僅可
2021-07-30 15:53:45 -
散裂中子源首臺合作譜儀通過驗收 擬于10月對外開放運行
位于松山湖科學城的國之重器——中國散裂中子源再獲新進展。記者昨日從東莞松山湖高新區獲悉,中國散裂中子源首臺合作譜儀多物理譜儀近日正
2021-07-30 15:45:06 -
演化學研究:地球最古老動物或追溯至八點九億年前生活在海洋中
英國《自然》雜志28日發表的一項演化學研究指出,海綿可能早在8 9億年前就生活在地球海洋中了。這一結果若最終證實,其將代表迄今已知最早
2021-07-29 16:05:38 -
破解鐵觀音基因組有望實現植株矮化提高產量
科學家成功破解了中國名茶鐵觀音的基因組,還對161個茶樹品種和15個近緣種大理茶進行了重測序分析,發現了影響植株高矮和茶葉產量的兩個功
2021-07-28 16:43:52 -
科研人員研發出一種特殊的種子和種植技術 可幫助防治沙漠化
俄羅斯卡爾梅克戈羅多維科夫國立大學科研人員開發出一種特殊的種子和種植技術,可以幫助防治沙漠化。在世界各地,氣候變化和不合理經營導致
2021-07-28 16:42:24 -
多項“黑科技”亮相東京奧運會賽場 成為推動運動員再創佳績的強大助力
正在舉行的東京奧運會賽場上,不僅有各國運動員揮汗如雨、角逐金牌的身影,可穿戴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新科技悄然潛入,成為推動運動員再創
2021-07-27 16:11:45 -
科學家通過分析火星地震首次精確確定火星地殼的結構
根據對美國宇航局InSight(洞察號)任務所記錄的火星地震的分析,火星地殼的結構現在首次被精確確定。在InSight著陸點下面,地殼大約有20或39
2021-07-27 16:10:43 -
5G讓制造業有了“無線”可能 讓傳統工業企業與工業互聯網技術融合碰撞
傳統工業企業,轉型升級頗受關注。搭上5G這班快車,加速數字化到智慧化進程,讓傳統工業企業與工業互聯網技術融合碰撞,在新時代煥發出無限
2021-07-23 09:45:05 -
單原子厚二維磁鐵可在室溫下工作 有望應用于下一代存儲器計算機等領域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0日報道,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訊》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首次研制出一種單原子厚且能在室溫下工作的超薄磁體
2021-07-23 09:43:57 -
研究人員首次利用機器學習方法預測日冕全日面軟X射線輻射分布
記者21日從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獲悉,該臺研究人員首次利用機器學習方法預測日冕軟X射線波段輻射。研究結果發表在權威國際天文學雜志《天
2021-07-22 10:00:00 -
我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開工建造 為開展海洋科考提供前所未有的利器
7月20日,記者從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以下簡稱南方海洋實驗室)了解到,我國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在廣州開工建造。該船擁有i
2021-07-22 09:58:31 -
首張描述人類小腦發育分子圖創建 更好地了解人類小腦的發育
據日前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上的論文,美國西雅圖兒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首次詳細描述了小腦發育的空間和細胞類型,旨在更好地了解人類小
2021-07-16 09:37:17 -
我國科學家發現并命名一個新穎的著絲粒功能蛋白 并解析其生物化學功能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姚雪彪、劉行、劉丹合作團隊,采用真核細胞有絲分裂調控網絡基因共進化策略與細胞器時空蛋白質組學方法,
2021-07-15 09:56:10 -
國家知識產權局:我國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專利儲備不斷加強
記者從國家知識產權局14日召開的例行發布會獲悉,我國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專利儲備不斷加強,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國內(不含港澳臺)有效發明專
2021-07-15 09:54:13 -
最高效身體能量收集器問世 可穿戴電子產品向更實用等方向邁出重要一步
13日發表在《焦耳》雜志上的一篇論文顯示,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可以從指尖上的汗水中獲取能量的新設備。在10小時
2021-07-14 09:54:46 -
微米級金屬氧化物出手 “降服”爆炸后的致命元兇 可應用于多種受限空間應急救援
這種布滿小孔的金屬氧化物顆粒具有較好的吸附作用,可以在瞬間吸附空氣中的一氧化碳和氧氣,使其轉化為無害化產物。為了物盡其用,科研人員
2021-07-14 09:53:07 -
青島海關實現空中無感監管 推進高智能化一流海洋港口建設
集裝箱實現空軌調運后,海關機檢查驗率將實現全覆蓋,每個集裝箱物流調運等成本可降低約700元。青島海關所屬黃島海關查檢一處副處長孟昭宇
2021-07-14 09:51:27 -
7月星空除了“牛郎織女”還有“蒼龍” 觀測它們的大好時機
進入盛夏時節,我們最熟悉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將在夜空中登場,并在七八月份成為星空的主角。今年7月的夜空里,還可以見到五大行星。但隨著火
2021-07-13 09:42:57 -
中國第12次北極科學考察起航 9月下旬返回上海
7月12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12次北極科學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從上海出發,前往北極執行科學考察任務。本次考察是十四五期間我國組織開
2021-07-13 09:32:46 -
古生物學家發現兩種新的已滅絕的偽馬物種 生活在3700萬年前
據外媒報道,在現代,只有少數哺乳動物和馬屬于同一家族,包括馬、驢和斑馬。然而數百萬年前,半形態哺乳動物比現代更加多樣化。古生物學家
2021-07-12 10:01:55 -
研究人員認為潮汐壓力可能導致Enceladus表面不斷發生冰震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圍繞行星運行的最有趣的衛星之一是土衛二,它被稱為Enceladus。研究人員認為,潮汐壓力可能導致Enceladus表面不斷發生冰
2021-07-12 10:00:35 -
研究人員發現跨海王星天體 表面顏色不同的天體有非常不同的軌道模式
跨海王星物體(TNOs)是在海王星以外圍繞太陽運行的小物體,是太陽系早期的化石,可以告訴我們很多關于太陽系形成和演變的信息。天文學家收集
2021-07-12 09: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