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問一號開啟火星全球性探測 為火星車提供更多的中繼通信支持
國家航天局8日晚間發布消息稱,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的環繞器已成功實施第五次近火制動,準確進入遙感使命軌道。這也意味著天問一號歷經火星
2021-11-10 15:45:04 -
目前最薄X射線探測器研制成功 厚度不到10納米
澳大利亞科學家使用硫化錫(SnS)納米片制造了迄今最薄的X射線探測器。新探測器厚度不到10納米,具有靈敏度高、響應速度快的特點,有助于實現
2021-11-10 15:44:15 -
科學家分析“星際鄰居”物質組成比此前認為的更多樣
據英國《自然·通訊》雜志近日發表的一篇天文學論文,科學家分析了23個白矮星鄰居們的大氣,并對白矮星星系內的行星和太陽系內類地行星(包
2021-11-09 15:50:54 -
俄羅斯研制出一種低成本鋁合金 可承受400℃高溫鋁合金
俄羅斯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研制出一種低成本鋁合金,可承受比其類似合金高出100℃至150℃的高溫,將大大減少鐵路運輸、航空和其他設備的重量
2021-11-09 15:50:18 -
出艙活動成功!智能裝置在惡劣的太空環境中打通擎天巨臂“任督二脈”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11月8日1時16分,經過約6 5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密切協同,圓滿完成出艙活動期間全部既定
2021-11-08 16:07:52 -
空間站宇航員捕捉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熾熱”地球極光景象 科學家解釋形成原因
據外媒11月8日報道,日前,國際空間站的工作人員看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熾熱地球極光景象。據悉,由于太陽最近一直處于躁動狀態,從而產生了
2021-11-08 16:06:58 -
距地128億光年星系中發現水 研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志》上
根據位于智利沙漠的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 亞毫米波陣列(ALMA)最新觀測結果,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近128 8億光
2021-11-05 16:35:55 -
NASA“好奇”號在火星上一項新實驗探測到新有機分子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戈達德航天飛行中心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利用好奇號火星車上的一項新實驗,在火星上發現了以前未知的有機分子。研究
2021-11-05 16:35:08 -
迄今最大且分辨率最高胃癌圖譜發布 為更好地治療胃癌提供了重要信息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日報道,新加坡科學家借助單細胞測序等尖端技術,繪制出迄今最大、分辨率最高的胃癌圖譜。該圖譜在單細胞水平上,提供了
2021-11-04 16:23:29 -
哺乳動物視網膜中新神經細胞“現身” 有助科學家們更好地理解中樞神經系統
美國猶他大學約翰·莫蘭眼科中心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撰文指出,他們在哺乳動物的視網膜中發現了一種新的神經細胞,有
2021-11-04 16:23:03 -
干細胞輔助壁虎再生“完美”尾巴 研究有望幫助人類治療難以愈合的傷口
再生身體部位絕非易事!盡管一些蜥蜴可以長回它們被切斷的尾巴,但重新長出來的只是一條不完美的軟骨管。據《自然·通訊》雜志最新報道,美
2021-11-03 16:07:58 -
國際編號為325812號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鄒承魯星”
天上多了一顆鄒承魯星。11月2日,鄒承魯小行星命名儀式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隆重舉行。為紀念鄒承魯先生,經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
2021-11-03 16:07:00 -
新人種“博多人”或是現代人類直系祖先 相關論文發表在《進化人類學》雜志上
由加拿大溫尼伯大學古人類學家米里亞娜·洛克桑迪可博士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宣布,人類祖先的一個新人種被命名為博多人(Homo Bodoensis
2021-11-02 16:50:20 -
研究:維生素D的缺乏會損害肌肉功能 對肌肉功能性能和恢復有影響
根據發表在《Journal of Endorcinology》上的一項小鼠研究,由于肌肉中的能量生產減少,維生素D缺乏可能損害肌肉功能。 發現缺乏維生素D
2021-11-02 16:49:40 -
分子生物學家研究來自遠古的DNA揭示了現代家馬的祖先是如何遷移的
分子生物學家研究了從北美遷移到歐亞大陸并返回的家馬祖先的DNA。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確定,現代家馬和普氏馬的祖先至少兩次從歐亞大陸(俄羅斯
2021-11-01 16:52:48 -
我國研制出耐極端環境日盲紫外光電探測器 相關成果發表在《先進材料》雜志上
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大了解到,該校微電子學院龍世兵教授課題組基于低成本非晶氧化鎵材料,通過缺陷和摻雜工程實現了極端環境下依然表現超高靈
2021-11-01 16:52:12 -
研究發現:河南汝陽大恐龍平均每76天換一次牙
科學家對河南汝陽縣劉店鎮沙坪村發掘到的一個巨型蜥腳類部分左下頜骨化石進行研究發現,其平均每76天就換一次新牙。10月27日,這一研究成果
2021-10-29 16:18:48 -
新型鈷-氫催化體系可高效合成單一手性異構體 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催化》
記者10月26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傅堯教授與陸熹特任副研究員團隊近期開發出一種新型鈷-氫催化體系,實現不對稱偶聯,且大幅提高
2021-10-29 16:18:18 -
銀河系外首顆行星露出“蛛絲馬跡” 為在更遠距離搜尋系外行星打開了一扇窗戶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5日報道,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學》雜志撰文指出,他們利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或許發
2021-10-28 16:14:14 -
多項研究表明學習給人帶來自信和成就感 使人快樂
幸福是全人類的追求。對許多人來說,幸福的來源有很多,例如本人身心的健康,或者通過與周圍的環境、人的聯系獲得。然而,有一個特定的方面
2021-10-28 16:13:11 -
新型顯微鏡載玻片 可更加快速精準地識別出癌變細胞
澳大利亞樂卓博大學研究人員近期在英國《自然》雜志發表論文稱,他們借助納米技術對傳統顯微鏡載玻片進行改造,研發出一種新型顯微鏡載玻片
2021-10-27 16:17:59 -
內蒙古馬鬃山地區發現較完整恐龍幼體化石 已確定10個古生物化石采集點
記者從內蒙古古生物化石保護研究所了解到,近日該所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馬鬃山地區進行白堊紀古生物化石資源調查,目前已確定10個古生物
2021-10-27 16:17:16 -
活大腸桿菌迄今最清晰結構圖發布 揭示其外膜結構
許多細菌的外膜是抵抗抗生素的強大屏障,是細菌對藥物產生抗藥性的重要因素。據25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論文,研究人員記錄了
2021-10-26 16:12:34 -
隕石掉落地表概率很大 幾乎都是“避開”人類落在地表
大半夜一塊隕石砸在腦袋邊上,還被枕頭接住了。近日,加拿大的露絲奶奶就成了這樣一位幸運兒,她的遭遇還上了熱搜。當晚,一顆流星劃過加拿
2021-10-26 16:12:04 -
人造魚肉即將端上餐桌 可能即將迎來暴發期
美國《紐約時報》在近日的報道中指出,植物蛋白肉正逐漸被消費者接受和推崇。而隨著精致的魚類替代品開始吸引投資并逐漸進入美國和全球其他
2021-10-25 16: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