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吳凈凈
在“星二代”中,郭麒麟的路人緣應該是相當好的那一位。盡管出道之初,頂著父親郭德綱的光環,郭麒麟也遭受過不少爭議,但很快,他便用作品“說話”扭轉了那些刻板印象。說相聲,他的業務能力抗打;上綜藝,推理奔跑加慢綜,從智商到性格再到處事,樣樣圈粉;影視作品,從《慶余年》中的范思轍,到《贅婿》中的寧毅,再到正在江蘇衛視熱播的《平凡之路》中的潘巖,他用生動自然的表演收獲了不少好評。特別是正在熱播的新劇中,他扮演的實習律師鮮活有趣又有生活氣息,幾乎零差評。事實上,這種帶著濃厚市井氣息的小人物,恰恰也是郭麒麟最喜歡也最擅長的。接受采訪時,他坦言這是自己非常舒適的區域,“我也不覺得我戲路窄,這樣的人物太多了。我最怕的就是您把劇本拿過來,我一看這人物離我生活太遠了”。
關于角色
(相關資料圖)
“與其說我在表演,不如說是我們合二為一”
《平凡之路》中劇講述了以潘巖、左娜、舒一南為代表的初入職場的打工人,在行業資深前輩的帶領下,于職場和生活的路上守望初心,在平凡中創造不凡的“奮逗”故事。與傳統都市劇中律師西裝革履的精英形象不同,潘巖是一個出身普通、學歷普通的“平凡”青年。兩百多份簡歷已讀未回,入職三天被勸退“三連”,還有來自未來老丈人的委婉“反對”等等,都是一個都市青年成長陣痛的真實再現。特別是開場潘巖跑錯面試場所這場戲,一下子把觀眾眼中“西裝革履”的律師濾鏡打碎,轉而把視線拉回到一群平凡、普通的實習律師身上,他們更像是在現實生活中千千萬萬的“打工人”一樣,而潘巖這個幽默接地氣的碎嘴子形象,也一下子立住了。
說到“反套路”的角色設定,郭麒麟表示,如果是一個大帥哥往那一站,所有事都擺平了,這戲還用看嗎?“就得是我這樣的人,在這樣一個環境里,反而大家都會很好奇,從一開始就能抓住觀眾的眼球。”在郭麒麟看來,律師不應該僅僅是熒屏中那種“高高在上”的形象,很多小律師也要頻繁地奔波于家庭、公司,去忙活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平凡之路》播出之后,很多觀眾都認為郭麒麟是在本色出演,那些小表情、口頭禪……讓人仿佛在看郭麒麟的職場生活。郭麒麟也深以為然,“潘巖確實和我本人比較像,甚至可以說就是郭麒麟的‘化名’。而且我也非常愿意把我自己對待社會、工作和職場的一些看法揉到他身上。”郭麒麟表示,飾演潘巖自己也藏了一點私心,他能理解潘巖的很多做法,也會把自己的情緒價值帶到角色中去,“與其說我在表演,不如說是我們合二為一”。
聊起親情
和父親的關系正在發生一種“有趣”的變化
當下的職場劇,常常因為不接地氣、劇情懸浮而被網友詬病,或者是因“披著職場劇外衣談戀愛”而備受爭議。但《平凡之路》中幾乎把這些槽點都規避了,也沒有把談戀愛當成主線,通過他們所在的一個小律所,把許多普通人生活的案件納入視野,有網友說,這個小所沒有什么驚天大案,這些日常發生、充滿煙火氣的法律事件讓觀眾在潛移默化中學習法律知識之外,也從更廣闊的角度思考和看待日常工作生活中遭遇的問題。
不過,雖說戀愛戲不是重點,但劇中同事、朋友、親人之間的情感也很有看點。像郭麒麟和牛莉這對“母子”的對手戲就非常出彩。以他們的相處模式為參照,有關親子相處、代際溝通等話題頻頻登上熱搜,引發觀眾熱議。劇中,牛莉飾演的唐美艷是潘巖最忠實的“粉絲”,用觀眾的話說,那就是對兒子有一種“蜜汁自信”。在這部劇中,相聲演員和小品演員之間,碰撞出了一種奇特的火花。
“牛莉老師可是我小時候的女神!”郭麒麟笑言,小時候覺得牛老師可太美了!“后來這幾年開始演戲,很多童年女神都成了我媽,還挺有意思的”。談到與牛莉的合作,郭麒麟不吝贊美之詞,“牛莉老師有著很深厚的舞臺表演經驗,能隨時感知周圍的情況和觀眾的心情,內心節奏感非常強,和她一起演戲非常舒服”。
至于觀眾頗為感興趣的郭家父子的親子關系,郭麒麟則表示,與潘巖和唐美艷這樣的母子關系還是很不一樣,“首先,我不可能管郭老師叫大哥,因為這是我內心不接受的,可能這也跟我從小的教育有關”。不過,郭麒麟也表示,雖然父親郭德綱是出了名的“嚴父”,但隨著自己年齡和閱歷的增長,他和郭德綱的父子關系正在發生一種“有趣”的變化。“尤其是我已經27歲了,現在也常常在家做一些所謂的沒大沒小的事情,這其實也是我們父子關系更加親密的一種表現”。
說到表演
不著急突破,現階段先深耕小人物
“現階段我還是先深耕小人物,因為我這個年齡段演小人物的還不太多,沒人跟我搶。”郭麒麟開玩笑說,“如果今年不需要我這樣的,我就歇會兒演相聲去,明年我再來,我這也算是多棲發展了”。
事實上,郭麒麟曾在不同場合表達過自己對“小人物”的熱愛。之所以熱衷于“小人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些角色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他自己成長的痕跡,而這些相似之處,也讓他的表演更如魚得水。“我覺得越有生活氣息的身份,對我們的表演來說可能更有幫助。您真來一個精英,我沒見過,不知道他天天怎么生活的,我演不出來。”就像劇中的潘巖,可以是生活上的每一個普通人,自己也曾是娛樂圈新人,所以,他與人物有一樣的心路歷程。他希望抓住潘巖特殊中的普遍性,“那就是我們能夠在潘巖身上看到每一個普通人的特質,他不是一個特別符號化的人物,他有自己的缺點,可能有些心眼兒,也不會那么嚴肅。大家覺得潘巖親切,可能也是因為他就在我們身邊”。
有看過《平凡之路》的觀眾說,好多臺詞感覺像“現掛”,特別有郭麒麟的風格。對此,郭麒麟也提到,除了在專業臺詞上必須精準,日常對話部分,他都會和對手演員提前磨合,一起商量好表演方式,像劇中他和舒一南在家里的戲份,就有不少是現場碰撞出來,這種生活化的臺詞,也為人物塑造增色不少。
演員的成長總是伴隨著不同的聲音,對郭麒麟來說也是如此。對“小人物”的出色演繹,有人認為是本色出演、接地氣,但也有人認為“戲路太窄”“發展受限”。對于外界的這些爭議,郭麒麟卻表現得相當通透,他坦言:“我不著急突破,我甚至覺得一個演員如果有一個深入人心的角色,他這一生就是成功的,所以如果有一個能讓大伙記住的,我就挺高興的”。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