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年輕人都不愛聽戲了?怕是你沒見過90后和00后票友吧!
在直播間,95后戲曲主播謝彥巧找到了新戲臺,她的票友中不僅有耄耋老人,更有一大批90后甚至00后的年輕人。年少成名的她曾是梨園春童星,獲得過少兒梅花獎金獎,更是豫劇大師馬金鳳先生最小的親傳弟子。從中國戲曲學院畢業后,她沒有像其他青年演員一樣加入劇團,而是做起了抖音上很少有人做的“學院派”戲曲直播。她通過一場接著一場的直播,把豫劇推廣到年輕人中間去。
【資料圖】
從中國戲曲學院研究生畢業后 成為“學院派主播”
開始接觸直播后,不少直播間里的粉絲認出,這個正在邊唱戲邊講戲的謝彥巧,就是那個曾經家喻戶曉的梨園春小童星。
盡管不少人對謝彥巧的印象,還停留在唱《穆桂英掛帥》經典唱段的小女孩階段,但1995年出生的她,在從中國戲曲學院研究生畢業后,已經成為了一名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通過抖音直播間這一“第二舞臺”,致力于豫劇文化的傳播。
2001年,年僅六歲的謝彥巧登上了梨園春的舞臺,并獲得擂主, 給觀眾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她在隨后更是獲得了全國少兒戲曲小梅花獎金獎。
正是由于對豫劇的喜歡,謝彥巧在戲曲這條道路越走越遠。
她一路從洛陽唱到了鄭州,又從鄭州唱到了北京。
在16歲那年,謝彥巧如愿考入中國戲曲學院,開始了長達七年的本碩學習。
也許是特別的緣分,這一年,謝彥巧拜在了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馬派創始人馬金鳳先生門下。在她4歲半初登舞臺,第一次扮上戲妝,唱的便是馬金鳳的經典劇目《穆桂英掛帥》。“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我初登臺時唱的那段戲,是我師父的名段,也是《穆桂英掛帥》全劇的高潮。”
這一路看似特別順利,但背后謝彥巧所付出了多少汗水和艱辛,只有她自己知道。
在研究生畢業后,謝彥巧沒有像其他青年演員一樣加入劇團,而是成為了一名抖音戲曲主播。她把自己過去表演和科班的經歷結合起來,做起了抖音上很少有人做的“學院派”戲曲直播。“并不是說只有到劇團才能唱戲,現在直播平臺的發展,讓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
在抖音直播間里唱大戲 開啟了演出“第二舞臺”
作為95后的戲曲文化傳播者,謝彥巧說,他們這一代是幸運的,處于互聯網高速傳播的當口,直播等新媒體形式為他們這些青年戲曲演員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雖然沒有選擇進入劇團工作,但謝彥巧依然在曲藝事業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
她成立了謝彥巧戲曲工作室,成為了戲曲表演創作坊《戲音閣》的主理人,在用年輕人的方式,進行著豫劇文化的傳播。
“最開始的時候,我是根本沒想到直播也可以當事業來做。”謝彥巧坦言,2019年時她開始在抖音上發了一些排練的視頻。讓她沒想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認出了這個曾經的梨園春童星。
還有一點是謝彥巧沒有想到的,在抖音上,喜歡豫劇的不僅有中老年人,更有不少跟她一樣的年輕人。
于是,她更加堅定了自己所選擇的這條路。
日常除了發布一些唱戲的短視頻外,謝彥巧還在抖音開啟了直播,在直播間里唱起了大戲。
和線下演出時不同,在直播間除了唱之外,謝彥巧會邊唱邊講,既講戲曲故事,也說豫劇文化。“我在直播時借鑒了在中國戲曲學院學戲的模式,‘以口代鑼’,沒伴奏,不聊天,提前寫好腳本,用故事把豫劇馬派里‘一掛二花’的經典選段串起來,一邊唱,一邊講。”謝彥巧像上課一樣做直播,講滿45分鐘,會休息5分鐘。
剛開始,她的每場直播觀眾只有二三十人,當她把策劃的十二期全部講完后,每場觀眾已經穩定在了一千多,連帶著她發的短視頻都爆了。“評論也從幾十個漲到了一萬,根本回復不完。”
謝彥巧表示,演員在的地方就是舞臺,雖然直播間里沒有華麗的舞臺、絢爛的燈光、龐大的樂隊,在這個“第二舞臺”,戲曲演員就是回歸到演員本身。“之前的前輩們,他們的藝術創造也都是走到田間地頭,并不會專門帶著樂隊”。
“趕上了最好的時候” 在直播間收獲00后戲曲新觀眾
“在線下演出時,演員唱的好現場掌聲會不斷,唱的不好則是喝倒彩。而在線上直播間,觀眾如果不喜歡,就直接劃走了,根本就不會做更多的停留。并且,直播間里所有人的評論都是實時的,好的壞的你都能看見。”謝彥巧表示,通過直播讓更多人認識到了戲曲魅力后,并自發走入了線下劇場。
在謝彥巧看來,線上直播已不再是線下演出的補充,已經成為了豫劇傳播傳承新的主渠道。
在2019年的時候,謝彥巧曾帶著師父出鏡過一場直播。這次直播,也讓馬金鳳先生深感到了直播的力量。
“我那天剛好去看師傅,就跟她說‘師父,咱們今晚有演出。她一聽可興奮了,忙問咋演?去哪?我說不用,手機一開,演出就開始了。她又問,那觀眾呢?我說觀眾啊,透過這個攝像頭就能看到您啦。’”
那天,謝彥巧和師傅直播了半個小時,觀眾就來了五六千人。“結束后,我師父一直說,你們這個太幸福了,你們趕上了最好的時候。”
師傅的有感而發,也讓作為徒弟的謝彥巧深感肩上責任之重。
早前,網上經常出現一些劇團下鄉演出,臺下觀眾多是一些老年人的畫面。每當看到這樣的場景,謝彥巧的心中都很不是滋味。
她有過疑惑,難道當代年輕人真的都不愛聽戲了?
而隨著一場又一場的抖音直播,她在直播間里收獲了一大群90后,甚至是00后戲曲新觀眾。“之前也有00后在網上跟我聊,說越聽豫劇越喜歡聽,是不是自己老了?我就告訴他,你這是找到了自己血液里的 DNA。”
直播打賞成為新戲票 傳統戲曲有了全新打開方式
通過抖音直播,謝彥巧收獲了眾多新票友。在她看來,直播間正成為演藝行業新舞臺,而直播打賞則成為了線上演出新門票。
“過去戲迷會往戲園子里扔紅包,給戲班子送雞蛋。今天戲迷的鼓勵變成了打賞這樣的‘線上戲票’,”謝彥巧表示,這不僅減輕了她在疫情時的后顧之憂,也鞭策著她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
事實上,不僅是謝彥巧,抖音直播間也成為了更多戲曲人的“第二舞臺”。在抖音直播間里,還有更多和她一樣的“追夢人”。
記者了解到,2022年以來,抖音直播先后推出“DOU有好戲”計劃、“DOU有國樂”計劃等,從資源、流量、服務等方面扶持優質演藝類主播。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在抖音上,河南地區演藝類直播開播場次超過227萬,同比上漲63%;累計觀看人次同比上漲75%;主播人數同比上漲78%。相當于在河南地區,每天有6200場文化演出,平均每場觀眾3410人。全國每十個演藝主播,就有一個來自河南。全國戲曲直播開播場次同比上漲58%,河南戲曲直播開播場次同比上漲109%,接近全國增幅的兩倍。當然,河南豫劇在全國所有劇種中被觀看次數也是最多的。
“如今我們在直播間這樣的線上舞臺有了更廣闊的戲迷群體、更多元的表演方式,更良性的收入循環,”謝彥巧相信,這些新變化還會激發出源源不斷的創造力,激勵著更多青年戲曲人追夢前行。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