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李昌
(資料圖)
五一假期收官的電視劇《漫長的季節》,不僅火的一塌糊涂,在豆瓣上也收獲了近五年國劇最高的9.5分。
男主范偉從中年到暮年的生動演繹,讓觀眾們確信,在另一個平行宇宙里,有一個叫樺林的東北城市,里面有一個叫王響的平凡爺們,正在和被打了響指的命運,用力地掰著腕子。
王響這個角色,是主創團隊按照范偉過往角色的形象和氣質,量身定制的。而范偉身上,也交織了很多王響的影子……
(本文有輕微劇透,請酌情閱讀)
工廠改制前的大工匠
《漫長的季節》中故事主人公王響,下崗前是一名火車司機,現如今是個開出租車的小老頭。2016年,他在幫妹夫解決一起肇事逃逸事故時,意外發現和18年前兒子“自殺”相關的線索,并開始和熟識的退休警察一起追尋當年那起碎尸案的真相。
單從這段梗概來看,這似乎是一個很帶感的故事。然而,豆瓣一條高贊短評,卻暴露了它的底色:好看的不是命案,是命運!沒錯,劇集主要聚焦了以王響及他的“老年追兇三人組”為核心的東北一代人的命與運。
1998年,人到中年的王響意氣風發,既是火車司機,又是勞模,優越感滿滿:下火車得第一個下,家里做飯時能有鍋包肉這些硬菜,甚至在宿舍區看見老太太翻垃圾,都會背著手上去批評幾句,“埋了吧汰的……樺鋼是我家,衛生靠大家”。
“火車司機相當于那會兒工廠里的大工匠。我們胡同里住的大工匠,都是在家吃小灶的,特別有優越感,我能捕捉到他們那個狀態。”范偉在之前接受媒體采訪表示,王響一角,讓同為經歷過那個年代東北人的自己感同身受:“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很多我爸和我哥的影子。他們當年就在沈陽的一家國營毛紡織廠上班,一腔熱血、意氣風發,后來面臨下崗的無措,以及尊嚴等各方面的落差,我能歷歷在目,小時候滿胡同都是那樣的男人。”
然而,正是在那一年,命運毫無預兆地打了個響指:工廠搖搖欲墜、城市發生碎尸案、兒子莫名自殺,這些變故,把王響“封印”在了1998年的秋天,一直沒能走出來。
下崗開出租的小老頭
2016年,步入老年的王響開起了出租車。被生活磨平棱角的他,早就沒有了當年的意氣風發、高人一等。即便內心還有些“雞賊”的心眼兒,但也僅限于老哥幾個之間。對陌生人而言,王響只是一個和氣甚至有些慈祥的小老頭。
他與世無爭到了“無我”的境界,即便給互有好感的巧云買花,陰差陽錯碰見了同樣在買花的情敵,他仍然開車把后者送到巧云面前,甚至把自己準備的那一束鮮花拱手送給了對方。
18年來,年齡、身份、性格、家庭……王響的一切都變了,而唯一不變的,是他身上始終穿著的死去兒子送他的紅毛衣。兒子到底有沒有殺人,以及兒子真正的死因,成為了王響內心最深的執念。
因此,當有相關線索出現時,對一切都很淡然的他,竟然駕著出租車一路狂飆,不僅最終逼停了套牌車,甚至把肇事司機攆進了玉米地……那是王響始終邁不過去的坎兒,他一定要追查到底。
按照劇中設定,老年王響和范偉的實際年齡更為接近,但范偉卻認為演老年王響難度更大:“老年王響更加復雜、更加有心思了。需要他表面上溫和一些,比較外露的性格也要收一收了。他自己也在做調整,跟中年王響相比像變了一個人。演員其實挺怕演這種貌似平淡的戲的,他外表看著平淡內心不能平靜,我覺得這是挺難演的。”
范偉還表示,王響的老年妝一看就特別讓人心疼,“有點像我們整部戲的風格——王響到了老年總是笑瞇瞇的很慈祥,但這張臉看上去又特別蒼涼,感覺隱藏了好幾層意思在里頭。”
用執念和幽默感對抗苦難
有網友留言,《漫長的季節》披著懸疑劇的殼,講述了近20年的歲月和時代變遷,給人留下的痕跡。
經歷了家庭與事業雙重巨變的王響,是如何熬過來的呢?除了對兒子死因一探究竟的執念外,東北式的積極樂觀也支撐著他度過了這個漫長的季節。
劇里有一個細節讓觀眾樂不可支。王響在看了兒子寫的現代詩后,認為詩就應該合轍押韻的他,根據兒子詩篇開頭的一句,即興創作了首讓人哭笑不得的“打油詩”:“打個響指吧,吹起小喇叭,嗒嘀嗒嘀嗒。”
“這本來是一個苦難的故事,但我們用溫暖的方式來講。其實這種講述方法代表了東北人的生活態度。即使遇到再多再大的苦難,依然能夠樂樂呵呵地去面對它。”范偉認為,東北人的特質就是,苦也是一天,樂也是一天,干嘛自己憋屈,“可能由這樣東北人組成的、發生的故事,和別的地方發生的故事就不太一樣”。
在終于解開心中謎團之后,釋懷了的王響恍惚間看到了18年前開火車的自己,他跟在后面大聲提醒,“往前看,別回頭!”
這是老年王響的人生感悟,回首時人生幾多風雨,但正如同東北短暫而明媚的秋季,縱然寒冷,時常有陽光普照。這陽光,是王響臥軌時的一聲嬰兒啼哭,是巧云最終選擇留在自己的身邊,是拼盡全力終于解開了苦苦追尋多年的答案……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