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生百谷,時雨將至
(資料圖片)
谷雨之日起,萍水始相逢
春將逝
夏將至
在返青途中
與熟悉的“我們”相遇
晚春的雨
催綠了山川
點亮了絢麗的牡丹
谷雨前后
洛陽城人潮涌動
男女老少身著漢服
奔赴花會
谷雨賞牡丹的習俗
始于唐、盛于宋
延續至今
此間有千年文脈
連綿不絕
當春風送來從盛唐傳來的玉笛聲
“花開時節動京城”的盛世氣象
從唐詩中飛出
在洛陽再現
古詩詞里
裝著五千年的中國
漢字
則承載著歷史的記憶
關于漢字起源
要從一個地方說起
河南南樂縣
谷雨這天
南樂倉頡廟迎來最為莊重的一天
文人墨客云集于此
拜謁倉頡以求學業精進
相傳倉頡是黃帝的史官
他仰觀日月星辰
俯察山川鳥獸蟲痕
創造了漢字
位于黃河故道的南樂縣史官村
就是倉頡的出生地
為紀念倉頡造字的貢獻
聯合國將谷雨節命名中文日
從倉頡造字的傳說到甲骨文的發現
最早的漢字蘊藏著
關乎根脈的民族記憶
谷雨時節
萬物生發之氣到達頂峰
布谷鳥立在枝頭
提醒著農人
谷雨前后,種瓜點豆
春暖天長農忙時,讀書不覺已春深
人們在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
也將勤學傳統延續至今
在這個春末夏初的節氣
學子大考倒計時已然開啟
全民閱讀熱潮正風起云涌
書聲與雨聲的唱和
是谷雨喚醒的聽覺記憶
也是對家國情懷的深刻啟迪
記 者
王 姝程維康 王韶卿
鳴 謝
洛陽市文旅局 楊穎奇
南樂縣委宣傳部
南樂縣文廣旅體局
南樂縣融媒體中心
部分素材來源
鄧向前 王秀川
攝影師燎原
頭條 23-04-20
頭條 23-04-20
頭條 23-04-20
頭條 23-04-20
頭條 23-04-20
頭條 23-04-20
頭條 23-04-20
頭條 23-04-20
頭條 23-04-20
頭條 23-04-20
頭條 23-04-20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