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對話式人工智能(AI)ChatGPT火遍全球,它“無所不知”、“無問不答”的超強能力讓用戶感到驚訝甚至震撼,頗有點“魔鏡魔鏡告訴我”的神奇。那么,它到底是個什么東西?真的無所不能么?
ChatGPT爆火,帶動了不少相關“產業”
“你說什么我答什么”-回答你的是前人的智慧
(資料圖)
網友和ChatGPT對話截圖(圖片來源:中新網)
人們關注ChatGPT,不止是因為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幾乎可以回答任何知識類問題;還因為它還可以處理復雜問題,包括撰寫代碼、解數學題、寫發言稿等;最關鍵的是,它不但能夠充分理解人們的話語,甚至回答也都“人”味十足,讓人感覺是一個“活”的智慧生命。
但究其根本,ChatGPT的名字就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英文“Chat”就是聊天,而“GPT”的意思既不是“公平臺”也不是“狗屁通”,而是“生成型預訓練變換模型”(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ation Model)。說白了,這就是一個聊天用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通過讀取大量文本內容,并學習語言知識和語法,來實現對人類語言的理解和生成。
再直白一點解釋,如果說所有的計算機程序都是“你告訴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那么以ChatGPT為代表的自然語言處理程序就是“你告訴我什么我就回答什么”。只不過這個答案并不是現成的,而是ChatGPT是根據從互聯網上搜羅的大量信息為基礎,再加上和真人(特別是OpenAI雇用的人工對話者)的實時對話訓練過程之后獲得的。
圍棋界的“阿爾法狗”已經初步證明了人工智能的強大實力
就像已經橫掃世界圍棋界的“阿爾法狗”。你可以把ChatGPT理解為是問答界的“阿爾法狗”。它引入了基于人類反饋的強化學習方式,它和人對話的越多,數據積累的越多,它能夠應對的事情也越來越多。
那么問題來了,隨著和它對話的人越來越多,從互聯網上獲得的數據越來越多,它還會是當初的那個純潔無瑕的“小朋友”么?
“你喂什么它吃什么”-信息資料的純潔性很重要
網友和ChatGPT對話截圖(來源:微博)
別看名氣大,其實ChatGPT距離“完美”依然有著不小的距離,用戶反映最多的問題是它經常“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美國《華爾街日報》也表示,AI聊天機器人能夠像鏡子一樣反映“投喂給”它們的數據。它們對這些數據進行“反芻”并將其重新混合,有時結果令人驚艷,有時則一塌糊涂。
ChatGPT之所以有時能正確回答一些問題,是因為此前對于這類話題“攝入”了高質量的信息來源,并經常與人類訓練員對話。而對于互聯網上那些含有大量錯誤、爭論信息的話題,以及非英語語言,比如中文,它有時就會胡言亂語。
國際機器學習會議 ICML 之前宣布禁止使用ChatGPT生成的論文
事實上,ChatGPT自己也強調,“盡管我可以生成大量的信息,但我不是一個絕對可靠的信息來源,并且我的答案有時可能不準確或不完整。”
打個比方說,ChatGPT就像是一個小朋友,在幼兒園和小學里都是上的正規課程,還有老師來循循善誘,它的回答都是真誠且靠譜的。但如果把他無保護地放進社會里,那么它可能很快就會變成一個“抽煙、喝酒、燙頭”的社會青年了。
這并不是杞人憂天,據《紐約時報》8日報道,美國新聞可信度評估與研究機構NewsGuard對ChatGPT進行了測試,研究人員向ChatGPT提出充斥陰謀論和誤導性敘述的問題,發現它能在幾秒鐘內改編信息,產生大量令人信服卻無信源的內容。NewsGuard聯合首席執行官克羅維茨甚至悲觀地預測,ChatGPT將成為互聯網傳播錯誤信息的最強大工具。
“它說什么你信什么”-那你就被它忽悠瘸了
網友和ChatGPT對話截圖(圖片來源:中新網)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誰掌握了ChatGPT這樣自然語言處理模型的基礎信息來源和對話訓練過程,誰就能控制其輸出答案的基調和范圍。現在很多ChatGPT的“胡說八道”只能博大家一笑,那是因為使用者的水平和知識儲備都很高。但未來普及化使用之后可就不好說了。
出于設計者的原始文化背景、受教育過程和信息來源屏障,從“俄烏沖突”、“巴以和談”這樣的大問題,到“餃子是蘸醬油還是蘸醋”、“粽子吃甜的還是咸的”這樣的細枝末節,都會在某種程度上折射出制作者的意圖和偏差。而這種“你問我答”的單向信息傳播力度和強度,更甚于社交媒體。因此在爭論性議題上,ChatGPT未來一定會引發更多的紛爭。
此前“維基百科”上全球網友就爭議性話題展開過持久的“編輯戰”
可以預見的是,像這樣能夠把握“全球話語權”的新戰場,各個國家、民族,乃至于文化和宗教團體一定都會推出自己版本的“GPT”。甚至不久的將來,各國網友之間的“論戰”、“掐架”也都會由自己的“GPT”代勞,那可真是一番盛景啊。
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無論科技如何發展,我們還是要依靠自己的大腦去判斷是非。另外也希望類似“ChatGPT”這樣程序的設計者們,始終保留一份公心,留下一份寬容。
YouTube網友@KantaLoup:
所謂的“人工智能”摧毀了人類的才智,取而代之的是其控制下的空虛。
YouTube網友@crickaddict45:
我用ChatGPT寫完了作業。
YouTube網友@GeorgeMK234:
ChatGPT給出的答案是基于已有的知識,它不會思考新的觀念。
YouTube網友@fatlosslogic:
谷歌巴德對上ChatGPT支持下的微軟Bing!拿好爆米花,準備看兩大科技巨頭的史詩級AI對決。贏家將會是我們這些用戶。
YouTube網友@TechBurritoUno:
如何打亂ChatGPT的邏輯:
ChatGPT:2加5等于7。
我:我老婆說等于8。
ChatGPT:2加5確實等于7,您的妻子很可能弄錯了或對該問題有誤解。
我:我老婆永遠正確。
ChatGPT:抱歉,一定是我搞錯了。我的訓練數據只更新到2021年,可能沒有當前的信息...
YouTube網友@sedorisuta:
ChatGPT具備徹底打破之前聊天概念的性能,但是無論多么厲害的工具,根據使用人的不同,它的善惡也會改變。人的倫理和價值觀決定了事物。希望把ChatGPT用在好的方向上。
YouTube網友@rowancheung:
ChatGPT就是未來,但是99%的人只會停留在初級使用者階段。
YouTube網友@kaloraat:
我太依賴ChatGPT了!
圖為ChatGPT回復:1小時內問了太多問題,請您稍后重試。
微博網友@黃方塊兒和粉星星:說實話,文字繪畫等這樣需要靈氣的東西,人工智能還不不行。
微博網友@猻云朵:為什么現在失業這么多?就業率這么低?就是因為現在人工智能代替了很多,以后人多,工作少。怎么辦?
微博網友@春風又綠江南岸201001:這個ChatGPT是個馬屁精!
微博網友@大收納柜:昨天和一個數學博士測試過它的數理了,他的數學和推理能力強過95%的研究生。不要覺得它是文科生…不要用人類社會思維給ai分類。
微博網友@南山六組:人工智能?NO! 人工刪選?YES!
微博網友@王法無敵:偉大的科技進步最終落地都是打推銷電話。
微博網友@小龍611:一直給它輸入假消息,它就是個謠言發布機。
微博網友@可能是只金魚姬:是不是能理解為,根據開發者的意愿?反正他也不是真正的有自己意識。
ChatGPT用戶已突破1億!哪些職業容易被人工智能代替?
近日,ChatGPT火了。這個智能聊天機器人用戶突破1億,引起各方關注。ChatGPT究竟是什么?它都能完成什么?哪些職業容易被人工智能代替?一起了解↓↓↓
更多詳情>>
如果讓ChatGPT和Siri對話,會發生什么?
ChatGPT霸屏被追捧,Siri(蘋果智能語音助手)被調侃“智障”……那么,如果讓ChatGPT和Siri對話,又會發生什么?2月9日,天目新聞記者做了個小實驗,成了兩個人工智能的傳聲筒。兩個人工智能聊得怎么樣?誰的功力更勝一籌?
更多詳情>>
綜合:中國新聞網、環球網等報道
本期責編:陳曉宇
編譯:陳曉宇、牛嬌娜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8
頭條 23-02-08
頭條 23-02-08
頭條 23-02-08
頭條 23-02-08
頭條 2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