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時進入戲校學戲,今年28歲的李轉(zhuǎn)轉(zhuǎn)跟戲曲影形不離的時間超過了10年,但是真正和自己的戲曲人身份“和解”,不過是這兩年的事?!爸翱偢杏X唱戲在別人眼中低人一等,不是很好的職業(yè)。”盡管一直熱愛戲曲,但李轉(zhuǎn)轉(zhuǎn)多數(shù)時候無法自洽。
比較幸運的是,“自從在抖音直播里做起來后,突然就沒這個心理了,感覺唱戲正常,甚至還有點驕傲”。這種心理的轉(zhuǎn)變很微妙,但并非無跡可循。
直播間里鋪天蓋地的鼓掌和點贊,不僅讓李轉(zhuǎn)轉(zhuǎn)感受到了莫大的認同和支持,隨之而來的打賞收入也讓他們的劇團“起死回生”。
(資料圖)
年輕小夫妻臨“?!苯邮謩F
通過抖音直播獲新生
李轉(zhuǎn)轉(zhuǎn)和老公張鵬飛是在家里劇團最難的時候接手的。家里的民間豫劇團運營了20多年,因為疫情影響,線下演出全部暫停。“一家人帶著幾十號人的團隊,半年沒有收入,發(fā)不出工資,靠刷信用卡熬著,欠了幾十萬的債,心里慌得很。”
李轉(zhuǎn)轉(zhuǎn)想過其他出路,但是除了唱戲、演出,一家人都沒有其他手藝,她甚至設想過“夫妻兩個人一起去工廠擰螺絲釘”,也許可以暫時減輕一些負擔,但劇團里其他人的出路同樣是個難題。
窮則思變。絕望之際,李轉(zhuǎn)轉(zhuǎn)和老公張鵬飛考慮是否可以做直播。在抖音上,有實力的主播想“發(fā)光”并非難事。相較于其他戲劇演員總是一個人直播唱戲,李轉(zhuǎn)轉(zhuǎn)打造的“多人演繹帶妝大戲”直播因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上罕見,迅速吸引了無數(shù)愛看豫劇的觀眾和粉絲,其名為“小轉(zhuǎn)仙兒”的抖音號也因其獨特性“聲名鵲起”。
如今,團隊每天固定兩場“大戲”直播(中午12點晚上7點半),每場約2至2個半小時,“小轉(zhuǎn)仙兒”獲得了無數(shù)粉絲的點贊,每場觀眾有兩三萬之多,遠超過之前線下的觀眾。1月31日直播的《小包公》,在線觀眾更是超過3萬。
復盤這場“突圍”之戰(zhàn),張鵬飛坦言,雖然辛苦但充實。跟線下演出相比,直播對演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來一個演員最多會唱30場戲就行,3天換一個地方就可輪換開。但如今,因為天天都要唱,而且不能重復,因此要不斷學習新劇目,有時演員一個晚上就要演兩個甚至更多的角色。
不過,讓李轉(zhuǎn)轉(zhuǎn)和張鵬飛滿足的是,在抖音直播的成功,不僅解決了一家人的生計問題,還讓原本瀕臨倒閉的劇團靠著粉絲的直播打賞,重新煥發(fā)了生機,更讓豫劇獲得了更好的傳播。
翻過心中的“浪浪山”
開始為自己唱戲驕傲
人生風雨各處有,何處不是“浪浪山”。拋開生存問題,直播也讓李轉(zhuǎn)轉(zhuǎn)的心靈有了安放的地方,讓她翻越了心中的“浪浪山”。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學唱戲注定要吃更多的苦。在李轉(zhuǎn)轉(zhuǎn)的記憶里,有一年夏天,她在39度的太陽下演出,穿著六七層戲服,頂著四五斤重的頭飾,再加上中午顧不上吃飯,演出時幾近昏厥。實際上,夏天演出,演員們暈倒的情況并不少見。
在劇團負責樂器伴奏的張鵬飛情況并不會更樂觀。跟李轉(zhuǎn)轉(zhuǎn)不同的是,留在他記憶里最多的是冷,“穿的再厚還是冷”。剛畢業(yè)時跟著父親去演出,寒天臘月凍得上下牙直打架。那種深入骨髓的寒冷,讓張鵬飛終生難忘。
除了寒冷,劇團最怕的是刮風下雨。尤其是刮風,臨時舞臺如果被刮塌,設備都會被砸壞,那也意味著原本就不多的收入會更“雪上加霜”。
冬天冷、夏天熱,一年四季帶著行李來回跑,常年打地鋪,甚至住過豬圈……最讓李轉(zhuǎn)轉(zhuǎn)難過的是,為了求得一個演出機會,每到過年,公公拿著“會譜”(周邊廟會時間)騎著摩托車來回奔波,即便如此,他們的劇團也還是一天天地落寞了。“因為廟會的負責人都不太喜歡唱戲,他們覺得‘不如請個馬戲團’”。
“所以我小時候不喜歡唱戲,感覺在別人眼中低人一等,不是很好的職業(yè)?!崩钷D(zhuǎn)轉(zhuǎn)坦言,小時候是因為成績不好被送進戲校學戲的。雖然隨著學戲的深入逐漸愛上了戲曲,但始終無法與自己的身份“和解”。
所幸,這一切都在直播間被悄無聲息地改變了。引用戲曲行當里的一句話,“觀眾越鼓掌越拼命”, 李轉(zhuǎn)轉(zhuǎn)說,做直播的時候,特別在意粉絲的“點贊”。因為粉絲們點贊越多,相當于掌聲越大。剛開始的時候,人氣不高,但現(xiàn)在,在“小轉(zhuǎn)仙兒”的直播間,一晚上就有上百萬的贊,最高的場次能有300萬贊。
如今,他們還租了個1000多平米的倉庫做演出場地,演員們吃住都在這里,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diào),再也不用風餐露宿。
在李轉(zhuǎn)轉(zhuǎn)看來,每一個贊、每一個打賞都是一份支持,更是一份認同,她問,“這能不讓人驕傲嗎?”
越來越多的00后涌入直播間
希望更多的人感受到戲曲魅力
直播帶給李轉(zhuǎn)轉(zhuǎn)和劇團的還遠不止如此,直播間粉絲群體的變化更讓她欣喜。
在李轉(zhuǎn)轉(zhuǎn)過往的經(jīng)驗里,戲曲跟年輕人仿佛天然是不兼容的?!拔覀冎霸诰€下演出的時候,是看不到年輕人的,觀眾里都是老人,60后、70后居多”。
但在直播間里,這種因為年齡帶來的代溝被打破了。李轉(zhuǎn)轉(zhuǎn)隨口問一句,“有90后嗎?有00后嗎?”屏幕上會瞬間被這些年齡段粉絲們的呼應淹沒。
“抖音直播讓我們對戲劇的傳承更有信心了,它讓更多人看到了豫劇,有好多年輕人說通過我們的直播間喜歡上了豫劇。”說起跟粉絲們在直播間的互動,李轉(zhuǎn)轉(zhuǎn)如數(shù)家珍。如今,她甚至慶幸自己是一名戲劇人,慶幸自己能通過直播讓很多遠在新疆、廣東、黑龍江等全國各地的河南老鄉(xiāng),在異鄉(xiāng)聽見鄉(xiāng)音,讓他們感覺回到了家。
也正因如此,李轉(zhuǎn)轉(zhuǎn)和張鵬飛決定,會堅持在直播間上演“大戲”。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張鵬飛說,很多人對很多戲曲的名選段都能夠哼幾句,但是他們可能并不了解這個選段的故事情節(jié)。如果想完整地將這些故事的來龍去脈呈現(xiàn)出來,光靠一個人,唱其中的一個選段是不夠的,還是要靠“大戲”。
“上‘大戲’會讓觀眾們像看電影、看電視劇一樣,覺得很有意思,可能就會更喜歡?!崩钷D(zhuǎn)轉(zhuǎn)說,希望在他們的直播間,能夠讓更多的人聽到豫劇、喜歡豫??;希望有一天豫劇也能夠做的像京劇一樣出名,家喻戶曉,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8
頭條 23-02-08
頭條 23-02-08
頭條 23-02-08
頭條 23-02-08
頭條 2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