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王琳
2023年春節(jié)計入倒計時,一趟趟載滿了巧克力、紅酒、意大利面等“洋年貨”的中歐班列,從歐洲抵達鄭州莆田站,讓河南人的餐桌越來越豐富。近幾年,中歐班列源源不斷地運送來了琳瑯滿目的外國商品。不少市民發(fā)現(xiàn),在家門口購買進口商品越來越方便,但卻少有人注意到,那些為了讓市民在節(jié)日期間享受到豐富“洋年貨”而默默堅守的人。
(資料圖片)
中歐班列“整備師”平均每天步行近10公里
鄭寧強是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鄭州北車輛段的一名檢車員,他所在的班組主要負責中歐班列(鄭州)所用車輛的檢修整備,對不符合技術(shù)標準的配件進行更換、處理,保障班列安全運行。
彎腰、探身、鉆車、檢查……1月15日,在漆黑的夜幕中,伴隨著凜冽的寒風,身穿黃色反光作業(yè)服的鄭寧強和工友們照常來到位于鄭州北鐵路編組場的中歐班列(鄭州)整備作業(yè)點,開始對班列進行整備作業(yè)。
今年,是鄭寧強從事中歐班列(鄭州)整備工作的第10年。整備一列中歐班列,平均耗時4小時左右。“一列車作業(yè)下來,我們平均彎腰200多下,在車底下鉆爬200多下,行走近10公里。”
坦白講,這樣的工作強度,對于任何一個60歲年齡的人,都不算輕松,而鄭寧強則樂在其中。
談及工作內(nèi)容,鄭寧強笑著說,腿腳不好是干不好這項工作的。他解釋,中歐班列(鄭州)運行里程達7000多公里,運行速度相對普通列車也更快。中歐班列車輛都是優(yōu)中選優(yōu),要進行兩次挑選,整備要求都比較高。也正因如此,他們也被形象地稱為中歐班列的“整備師”。
“鄭寧強們”10年累計整備中歐班列10萬余輛,全力保障國民餐桌越來越“國際范”
在整備現(xiàn)場,記者看到,中歐班列的平板車底盤比較低,受空間限制,檢車員探身或者跨步時,有時候要爬進去才能完成作業(yè)項目,顯得異常不容易。他們對每個車輛的集裝箱鎖頭、車鉤、輪對等部位都要進行認真仔細檢查,每檢查一輛車,都要做到錘到、眼到、精神到。
“閘瓦的厚度要求不能低于20毫米,你看這塊剛換下來的閘瓦只有12毫米了,磨耗已經(jīng)相當嚴重了。” 鄭寧強指著一塊閘瓦說。閘瓦是確保車輛制動的重要部件,中歐班列(鄭州)運行里程遠,運行速度高,每一塊他們都要鑒定到位。
寒冷的冬夜,10多輛車整備作業(yè)下來,鄭寧強的臉被凍得通紅,即便如此,他依然認真作業(yè),一絲不茍。
記者了解到,中歐班列(鄭州)首班于2013年7月18日開行。近年來,中歐班列(鄭州)開行越來越密,從開行之初平均每月1班增長到目前每周去程16班、回程18班的高頻次,綜合運營能力在全國保持前列。伴隨著班列開行數(shù)量的增加,鄭寧強所在班組的工作量也隨著增加。10年來,他們累計整備中歐班列10萬余輛。
今年4月份,鄭寧強就該退休了。雖然從事的崗位相對辛苦,一談起中歐班列,他的臉上滿是自豪。
“每當看見鐵路線上班列行駛而過,看見親朋好友餐桌上班列帶回的“洋貨”,內(nèi)心有說不出的自豪感,因為那是經(jīng)我們手保障的。” 鄭寧強如是說。
頭條 23-01-18
頭條 23-01-18
頭條 23-01-18
頭條 23-01-18
頭條 23-01-18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