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張崇曜
最近,越來越多的網友出現了發燒的癥狀,體會到了“電鉆鑿頭”“容嬤嬤扎針”的痛苦,但大家也驚奇地發現,身邊會有一兩個始終保持健康的幸運兒。這些人被網友稱為闖入了防疫“決賽圈”。
(相關資料圖)
那么,他們究竟是身懷傳說中的“超級抗體”,還是有什么防疫訣竅?大象新聞記者采訪了多位“決賽圈”內的市民,分享他們的經驗。
鼻炎患者真是“天選打工人”?
鄭州市民段先生12月以來一直堅守崗位,隨著同事們相繼發燒,他如今已成了部門里的“獨苗”。
對于挺進“決賽圈”的訣竅,他坦言自己也不是很清楚,除了上班佩戴N95口罩,回家給衣服消毒外,并沒有什么特別的防護措施。“我也很疑惑,不知道是不是鼻炎讓我幸存下來。”
段先生講,他一直被過敏性鼻炎所困擾,前些天在網上看到一種說法,患有過敏性鼻炎的人不容易被感染,雖然不知是否靠譜,但心里難免有些“因禍得福”的小慶幸。
然而,隨著患有鼻炎的朋友們也陸續變成“小陽人”,段先生又開始了日常“幻陽”,總覺得自己身體不適,這種情況讓他養成了一個習慣,回家吃飯。
“怕自己感染了傳染給別人,所以每天都回家吃飯。”段先生講,如果非要說他和同事們防疫措施的不同之處,那就是這段時間,他沒有在外面吃過飯,減少了摘口罩的時間。或許是因為這樣,沒有給病毒可乘之機。
“社恐”癥保你進“決賽圈”?
“我和我老公都是兩點一線,現在都是抗原陰性。”鄭州市民孫女士告訴大象新聞記者,她覺得自己能夠挺進“決賽圈”,很可能跟“兩點一線”的生活方式有關。
孫女士介紹,12月初她跟丈夫就定好了規矩,為了避免感染,逛街聚會等活動統統取消,除了上班買菜哪也不去。除此之外,他們倆都是開車上班,這樣避免和陌生人接觸。在朋友們看來,兩個人像是突然得了“社交恐懼癥”。
為了把家里打造成防疫“安全屋”,孫女士和丈夫會把所有帶進家門的東西,用酒精進行消毒,出門買菜會一次采購多日的食材,盡量減少外出的機會。
如今,孫女士發燒的同事已經陸續康復返崗,而孫女士依然沒有任何癥狀。“我和老公都是‘天選的工人’,有信心堅持到底不感染。”
專家的各種湯究竟有沒有用?
“我做了好幾種甜水天天喝,不知道是不是起作用了。”一個多星期前,張女士的家人不幸變成了“小陽人”。為了幫助家人盡快康復,張女士根據網上醫學專家的建議,做了各種各樣的“食療湯”。
那一周里,雞蛋水、梨水、橙子水、蔥姜紅糖水等各種湯,每天幾乎不重樣,給家人送去后張女士也會喝一些。她覺得,雖然不知道這些湯能不能增加免疫力,但冬天里喝碗熱湯,起碼可以驅寒氣。
除了“食療湯”外,張女士在家中還格外注意消毒。將家人隔離在臥室后,每天她都會在水中加入84消毒液,把全家的地板用拖把拖一遍,經常觸碰的家具則會用酒精擦拭。
由于需要照顧家中的病人,張女士在家里的公共區域也佩戴著N95口罩,并且給家人準備了專用餐具,每次用完都會進行消毒,不放過任何可能感染的漏洞。
如今,張女士的家人已經康復,張女士依然沒有被感染,雖然不知道是什么起了作用,但她決定繼續在家里熬湯和消殺。
在記者的采訪中,“決賽圈”的朋友們雖然各有各的經驗,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認為應該戴好口罩,所以,大家明白該怎么做了嗎?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