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脆的嗓子、秀美的扮相……在抖音直播間摸索了幾個月后,崔瑞軍憑實力找回了舞臺上曾經神采飛揚的自己,也第一次觸摸到了夢想的樣子。
作為一名豫劇演員,在很多人眼里,崔瑞軍有過很多高光時刻。尤其是在2019年《梨園春》的舞臺上,一曲《淚灑相思地》,讓現場的專家評委拍手叫好,也讓她成為雙擂主之一。
(相關資料圖)
然而,生活并不總是鮮花和掌聲,常常也會碰上暗礁,尤其是當夢想和生活兩面夾擊時,這位曾經的擂主還能否“守住擂臺”?
當夢想和生活發生碰撞
1989年,崔瑞軍出生在河南安陽的一個小鄉村,彼時父親下崗,全家靠養羊和僅有的幾畝地維持生活,日子過得并不富裕,但是比較幸運的是,父母一直支持她的愛好。因為從小喜歡唱歌唱戲,12歲的崔瑞軍被送到了安陽滑縣道口鎮戲曲培訓班學習。
或許,當時小小的崔瑞軍還未曾想過觸摸夢想,但愛好被滿足同樣是開心的。天生一副好嗓子,再加上肯努力,一年后,崔瑞軍成功被河南安陽藝校戲劇表演專業錄取,學習豫劇。
那是一段既辛苦又快樂的日子。人常說,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戲曲不好出人,天賦和后天努力缺一不可。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都要練,而每一步想練好都需要付出遠超常人的努力。
崔瑞軍回憶,冬天在室外練功,手被凍得開裂……當時年齡小,媽媽去看她一次,自己就哭一次,也想打退堂鼓,但最終又堅持了下去。
不過,身體上的苦并不算苦,因為夢想和現實很快發生了第一次碰撞。嗓音不錯又肯學習,崔瑞軍得到了保送去音樂學院的機會,但困難也接踵而至。一年2200元的學費,再加上生活費,每年最少要5000多元的開銷。彼時的崔瑞軍已經隱約體會到了父母的不易,思慮再三,她主動放棄了這個機會。
機會也許會不期而遇,但并不會時時等人。錯過這次機會的崔瑞軍只能在當地的豫劇團邊當演員邊學習,三年后,因收入少、發展有限,又不得不辭職成為自由職業者,以接商演為生。
此后,一晃十多年過去,歲月磨平了很多東西,但夢想還是會跳動。2017年,因為感覺在家里做商演沒有出路和價值,崔瑞軍毅然報名參加了河南省藝校的常派研修班,跟常香玉的大女兒常小玉學習常派戲曲。學習的過程中,追求夢想的心越跳越強烈,崔瑞軍下定決心要考省劇團。功夫不負有心人,崔瑞軍憑實力被河南省青年豫劇團錄取。
然而,讓崔瑞軍沒想到的是,僅在青豫團呆了十天,她便再次被現實打敗。剛開始每個月1200元的工資扣掉房租已所剩無幾,家里還有兩個孩子嗷嗷待哺……崔瑞軍終于明白,她除了是自己,還是妻子、是媽媽。家庭、生活,成了她邁不過去的坎。臨走跟團長告別時,崔瑞軍哭得泣不成聲。
在人生低谷時偶遇事業
在人生的這條路上,崔瑞軍雖然從未放棄。然而,2021年,她還是迎來了過往人生中的最低谷,三個孩子等著養育,一家人卻都沒了經濟來源。
崔瑞軍的愛人開了一間小超市,平常還能維持家用。但因疫情影響,生意一落千丈,再加上腰間盤突出,不能再做重活。崔瑞軍的演出,也因疫情完全被停滯。
家里的收入停了,但是開支不會停。一家人要吃飯,三個孩子還要上學、吃奶粉,每個月還有五千的房貸要還。崔瑞軍回憶,“三個孩子都在長身體,但家里連一塊肉都不舍得吃,每個月20號還房貸的日子,都要跟哥哥和小姑子借錢,才能還上”。缺錢像一條越勒越緊的繩索,緊緊箍在一家人身上,勒得崔瑞軍喘不過氣。更可怕的是,因為無法演出,崔瑞軍賴以生存的才藝也在慢慢生疏。
2021年8月,崔瑞軍所在的小區再次因疫情被封控,為了不丟了唱功,崔瑞軍嘗試對著抖音直播,希望疫情過去的時候,不至于荒廢了才藝。然而,沒想到的是,一次無意的嘗試,卻給她帶來了意外驚喜。
“人生,就是絕處逢生。”這句話用在崔瑞軍身上,一點也不為過。崔瑞軍回憶,因為當時沒想過靠直播掙錢,結果第一場直播收入了7元錢,自己特別特別高興。“7塊錢可能只是一碗面條錢,但是讓封控在家的我看到了希望。”
隨后,崔瑞軍開始每天堅持直播。因為有實打實的才藝傍身,僅用了10天左右,崔瑞軍一場直播的收入便突破了千元,粉絲也越來越多。“第一個月就掙了萬把塊錢”,她開始思考直播是否可以當成事業來做,但同時也擔心一場直播千元的收入是否只是運氣。
不過很快,這種擔心就被直播帶來的收入驅散,而且隨著粉絲越來越多,她在戲曲圈子的知名度也好了很多。崔瑞軍告訴記者,她直播間的人數最多時能有20多萬,平時最少也有幾百人,場均觀眾一萬左右。這是她之前在劇團演出或者商演時,想都不敢想的。“現在的直播收入覆蓋全家的開支沒問題,原來因為做生意欠的幾十萬外債,也有了還的信心。”
希望更多的年輕人愛上傳統文化
人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坎坷,但也總會有生生不息的希望。如今,崔瑞軍每天至少要直播6個小時,“前來抖音創業,感恩大家捧場”,對崔瑞軍來說,就像她抖音賬號上的簽名一樣,她將直播當成了一次創業的機會。
顯然,她成功了。曾經,當夢想和現實發生碰撞的時候,崔瑞軍曾兩次含淚放棄夢想。而這一次,她抓住了機會。為了記住自己第一場直播的日子——2021年8月8日,她把自己的抖音名和粉絲群都加上了“808”的后綴。
“你對現在的生活滿意嗎?”面對這個問題,崔瑞軍沒有直接回答。她回憶起直播前自己在外商演來回奔波的日子,有時二三百里地,一個人開著車,天不亮就要出去;有時晚上的演出,回到家已經十一二點。尤其是2021年,小女兒剛一歲,自己帶著孩子出門演出,路上孩子哭得哇哇叫,崔瑞軍心如刀割……
如今,那些都已成為過往。崔瑞軍不用再帶著孩子四處奔波,也有了更多的時間照顧家人。再回想自己的經歷,崔瑞軍鼓勵像她一樣的人,可以嘗試在抖音創業,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她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探索線上直播等“云模式”。
數據顯示,抖音非遺類直播每天開播1617場,打賞總收入同比增長533%。在直播間聽戲曲、賞民樂、看演出成為新潮流,“打賞”成為新門票,也成為傳統文化傳承的動力。崔瑞軍也笑著告訴記者,在直播間,她既能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傳播戲曲文化,還靠打賞收入解決了家里的開支,甚至還通過直播認識了很多朋友。
“有很多漂泊在外的河南老鄉,有的打工、有的創業,他們說,聽到了豫劇,就像回到了家鄉”來自直播間的認可,也激發了崔瑞軍對戲曲文化傳播的責任感。
崔瑞軍告訴記者,目前她直播間的觀眾大多是五六十歲的人,他們大多是小時候在村里看大戲長大,喜歡戲劇,但是像90后、00后的年輕人還不多。“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和兒童,都能接觸到戲曲,能喜歡上戲曲文化,甚至能把戲曲文化發揚光大。”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