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趙丹
“大雪”無雪,有好消息。
今天最受關注的莫過于進一步優化防疫“新十條”的頒布。疫情三年,今天算是一個標志性的特殊日子。下午,同事第一時間向車站求證是否實施了新政策,接線員一連說了三個“不查”,又補充了一句“啥都不查了”。
【資料圖】
朋友圈里,好多人在感慨這個日子或將注定寫入歷史,回顧過去如經歷了一場夢。這三年,我們與病毒對抗、直面迎戰,這條路走的很艱辛,也付出了很多代價,今日之變化算是用三年時間取得了勝利?抑或是新的開端?
記得2020年1月,特大城市武漢封城的消息引來全世界的關注。那天,我跟同事袁曉強去鄭州火車站、地鐵站直播。我們戴了口罩。強哥學醫出身,也熱心,看到不戴口罩的旅客總會說人家一頓。說心里話,我當時沒咋當回事,總覺得,哦,武漢,離鄭州好遠。
疫苗志愿者,在武漢大學工作的任超
沒想到從那天起,口罩再也摘不下來了。
次日,鄭州下了一場雪。我獨自去了市內幾家醫院發熱門診探訪,包括市六院。當時防范意識不強,好像中途還摘掉薄薄的口罩。記得六院發熱門診一全副武裝的醫護出來,看到我特別驚訝讓我迅速離開。回來之后才得知他們醫院立即上報了疾控,說有個女記者進入了發熱門診。微信里恰好有他們醫院的工作人員,時不時會問“有沒有不舒服?”
從那天起,我才意識到這是件大事。
我開始害怕,因為對疫情不了解,總覺得自己確診了。焦慮、不安、恐慌。這種情緒連帶著傳導給家人。不理解我為何要去發熱門診,也不理解我之后為啥想方設法聯系武漢的人,更不理解為啥天天三更半夜采訪國外的留學生以及華人華僑(當時國外疫情也剛剛出現,時差緣故需要深夜采訪),吵架吵得差點變成單身人士。哈哈哈哈。
時間是飛的。2020年10月下旬,距離1月23日武漢封城已過去10個月,距離4月8日武漢“重啟”已過去6個月。
武漢現在怎么樣了?很多人都在問,包括我在內。
我有幸被單位派去了武漢,找到了疫情中成為新聞人物的余昌平、王瑋、賈娜等人。去了武漢華南海鮮市場。至今我仍然記得在武漢的日子:在街頭吃熱干面過早、在長江大橋上遙看燈火輝煌的黃鶴樓、和醫護賈娜去戶部巷吃小吃、到武漢大學采訪疫苗志愿者,遺憾沒有找到櫻花樹……
被網友稱為“余爹爹”的醫生余昌平
曾被全網喊話的武漢“網紅”窗簾主人王瑋和妻子
寫“抗疫日記”走紅的武漢95后護士賈娜,現在已做媽媽
如今三年過去了,人們對于病毒已經從噤若寒蟬到有了新的認識。就像我回憶起最初的那些細節,已經可以當做笑話來講。但是我覺得至少在武漢人的心中,以及三年間陸陸續續和病毒交過手的人,會永遠記得那些時刻,記得失去了什么,感受了什么,悟到了什么……
我相信,每個人提及過去這三年,都有很多話要說。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可以確定的是,今天開始已掀開新的一頁。我們堅信,疫情終將過去,我們也終會迎來平靜的生活。就像冬天很快過去,春風會帶來希望和生機,愿大家在未來的日子一切順遂。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