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梁新慧
11月15日鄭州市集中供暖以來,鄭州西南部區域、高新區由于熱源不足,供熱質量堪憂。
供熱前期,由于外溫較高,供熱問題還不是太明顯,而從11月28日寒潮降臨直至12月3日,鄭州主城區西南部區域的實際供熱質量凸顯,市民意見較大。盡管相關各方都在努力,但熱源不足問題,始終無解。
(資料圖片)
不得不說的是,寒冬剛剛到來,如果問題得不到解決,意味著不少市民要挨凍;相反,只有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才能讓這座城市熱起來,切實做到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堅持人民至上”。
從這個意義上說,解決鄭州熱源不足問題,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一】寒潮持續,鄭州兩區域暖氣不熱凸顯
11月28日寒潮來臨后,大象新聞“噓寒問暖·大象幫”河南互助通道再次“熱”了起來:共收到供暖問題線索305條,其中近九成問題涉及鄭州西西片區、高新區,直指暖氣不熱。
其實,隨著11月15日鄭州進入供熱模式之后,這一問題就暴露出來了,只不過隨著寒潮的持續,這一問題在近期更加突出,廣大市民的感受更加強烈,提高供熱溫度的訴求也更加迫切。
供熱質量不達標,關鍵在熱源。
眾所周知,鄭州主城區集中供熱的熱源,除了鄭州熱力集團所屬九座燃氣鍋爐房,就是城市遠郊的三座燃煤電廠,即位于新密的裕中電廠,位于滎陽的鄭州豫能電廠、國能滎陽電廠。
本采暖季,鄭州熱力集團新增供熱面積957萬平方米,總供熱面積近1.2億平方米,預計總供熱量4458萬吉焦。其中,三大電廠為代表的熱電聯產供熱占比63%(國能滎陽電廠占比19%,鄭州豫能電廠占比15%,裕中電廠占比29%),九座燃氣鍋爐房熱源占比37%,燃氣耗量將達5億立方米。
如今,寒潮持續。九座燃氣鍋爐房開足馬力供熱,確保了鄭州主城區大部分區域的供熱,供熱效果良好。而作為鄭州市集中供熱的主力熱源,三大電廠卻遲遲跟不上節奏,至今沒有恢復正常水平,致使鄭州西南部城區、高新區供熱質量堪憂。
【二】三大熱源廠一直欠供,市民意見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自11月7日三大電廠升溫以來,國能滎陽電廠、鄭州豫能電廠、裕中電廠一期因設備故障、機組調試、電力調峰等原因升溫緩慢,始終達不到供熱需求,對今冬正常供熱影響較大。
大象新聞記者了解到,從正式供熱至今,國能滎陽電廠一臺機組檢修,另一臺機組設備頻繁故障,同時受電力調峰影響,供熱量始終無法達到計劃值;鄭州豫能電廠因儲煤量低,兩臺機組僅維持單機低負荷運行,且受電力調峰影響;而裕中電廠一期一臺機組檢修延期,另一臺組切缸改造調試未完成,切缸無法投入使用,同時受電力調峰影響,供熱負荷始終未達到計劃需求。
截至11月15日,國能滎陽電廠供熱欠供45%、豫能電廠欠供22%、裕中電廠一期欠供54%,裕中電廠二期基本達到供熱計劃。
通過這個數據不難看出,三大電廠同時存在欠供問題。盡管鄭州市多個部門為此多方奔波、協調,但問題始終無法得到有效解決,而伴隨著寒潮的持續,鄭州市西南部區域、高新區供熱質量問題突出,廣大市民意見較大。
不少市民對此問題難以理解:每年冬季,供熱就是最大的民生問題,為什么電廠總是在關鍵時刻出現故障?為什么故障遲遲無法消除?個別電廠缺少煤炭的局面為什么遲遲得不到緩解?到底是客觀問題占主因還是主觀問題更大?
【三】價格嚴重“倒掛”,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大象新聞記者,機組改造也好、缺少煤炭也好、受電力調峰也好,電廠熱源不足的最根本原因,還是煤炭價格與供熱價格的倒掛問題。
在此前采訪中,大象新聞記者了解到,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標煤價格一直上漲。此前,標煤價格每噸600元至700元,2016年年底漲到了每噸1000元,此后一直上揚,現在達到1600多元,處在歷史最高位。
一位電廠負責人表示,目前,上網電價經過20%的浮動上限后,達到0.45元。他們每發一度電,就要賠0.20元左右。而另一位電廠的負責人則直言,市場低硫貧瘦煤(硫含量0.7%以下)標煤單價每噸1841元。1噸標煤產生的電和熱可賣1421元,考慮其他變動成本,消耗1噸標煤虧損448元。該廠有兩臺發電機組,滿負荷運轉情況下每天要虧損180萬元。
“有足夠存煤的電廠,只要機組一啟動,就要賠錢;而儲煤不足的電廠,生產經營困難,更沒有動力。”曾在電廠工作的一位資深人士告訴大象新聞記者,雖然電廠的發電指標是電力調度部門核定的,但在冬季供熱期間,只要機組一啟動,電廠可以內部調控,在完成發電指標的情況下多供熱,但由于沒有供熱積極性,致使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
總而言之,問題的癥結還在于煤炭價格與供熱價格的倒掛。該問題不解決,鄭州市的集中供熱就是個難題。
【四】煤價雖然上漲,但調整供暖價格不易
縱觀我國北方城市的集中供熱,雖然最近今年各地紛紛投產燃氣鍋爐房,但總體而言,燃煤電廠仍然是各地的主力熱源。
不得不說,煤價上漲導致供暖成本增加,但現實是居民供暖費用多年不變。
據大象新聞記者了解,鄭州市的居民集中供熱價格為每平方米每天0.19元,雖然這一價格從2008年至未再變化,但目前北方城市的供熱價格,大都在0.19元左右。
供暖成本增加,就一定要提高居民供熱價格嗎?
不少人士認為,煤炭價格上漲是一種市場的短期行為,含有許多復雜的社會原因,而電廠的煤炭采購價,往往是長期合同,受市場波動價影響肯定有,但也不會十分離譜。
供暖費用調整是一個民生大事,涉及千家萬戶,其調整需要經過反復論證需要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最終形成方案才能調整,并不是隨煤價市場波動而隨意調價,更何況供暖費有政府補貼,不會輕易提高供暖價格。
不得不說,煤價波動是一種市場行為,供暖價格調整是一種社會行為,兩者之間有聯系,也互為影響。但不能簡單把兩者混淆在一起,不能將市場行為變為社會行為,市場就是市場充滿了變數,而社會行為受到某些因素制約。
保障民生,保障民眾的正常生活是社會責任,不能被市場某些行為所影響,堅持走為民服務之路是正道。
【五】解決熱源不足問題,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上游燃煤電廠在一直賠本的狀態下,保供動能不足,呼吁適當提高電價和供熱價格;中游的熱力公司缺少熱源,左右不是人,天天受到市民的靈魂拷問;下游的老百姓在寒冬里過不上舒適的生活,尤其是疫情當下孩子們都在家上網課、老人抵抗力弱,就怕感冒發燒,交了暖氣費卻達不到法定室溫,著急冒火。
這個貌似陷入怪圈的問題,考驗著政府的公共服務水平、考驗著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大象新聞記者,即便政府部門加大協調力度,但關鍵還是要解決價格倒掛問題。要建立動態的補貼機制,針對燃煤電廠的價格倒掛問題,給予適當的補貼;如果供熱價格要適當調整,那么,必須考慮民眾的承受能力尤其是弱勢群體的補貼;上游電廠要充分履行社會責任,不能計較一時得失,畢竟,保供給才是最大的民生、最大的大局。
而從長遠計,引入更多的外部熱源、在鄭州市西南部區域建設燃氣熱源廠,都應該加緊提上議事日程。
目前,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城區面積不斷擴大。從未來發展計,除了傳統的燃煤電廠、燃氣熱源廠之外,能否推廣地熱供暖,能否引入核供暖,都應該引起主政者的高度重視。
城市治理,說到底是門技術活。既需要立足長遠,做好宏觀規劃,戰略引領,又需要從微觀出發,針對暴露出來的問題及時調整,不斷糾偏。
寒潮持續,確保市民溫暖度冬,這是保民生的原則底線。因此,解決鄭州熱源不足問題,已經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