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董彩紅
(資料圖片)
“家里老人現在天天愁眉不展,唉聲嘆氣,咋開導?”
近日,大象新聞客戶端聯合河南省內知名心理專家團隊,24小時為公眾普及疫情期間心理行為問題,預防及應對知識,疏導疫情相關負面情緒。
鄭州市民王女士說,老母親今年76歲,身體比較健康。但最近因為頻繁居家,天天唉聲嘆氣,開導也不聽。王女士的問題不是個例,疫情反復,很多人都反映心情受到影響,快抑郁了。
對此,河南省心理咨詢師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心理醫院副院長李麗介紹,老年人確實是需要關注和關心的群體。
怎么做?李麗也給大家支了幾招
首先提醒老年人對于疫情最新信息,不能道聽途說,要通過官方媒體了解準確的疫情信息,不傳播和輕信來自非官方渠道的疫情信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盲目樂觀或恐慌心理。
雖然外出少了,但也可以通過手機、視頻等跟親屬、朋友多聯系,形成互相關愛的支持系統,有助于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
同時,也提醒老年人給自己制定一個新的健康生活時間表,保持規律的作息,嘗試在家里進行適宜的運動,如太極、八段錦、老年保健操等。
李麗說,一旦發現自己存在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先試著接納自己的這種情緒,然后通過向他人訴說、放松訓練等方式進行排解。
睡眠問題,是老年人極易遇到的普遍問題
疫情期間,有些老年人會擔心“萬一自己染病,家里人會不會不管我”這樣的想法,反復思考又無處表達,會嚴重影響睡眠質量。
提醒大家,如果睡眠不好,要分析一下是現在不好還是一直都不好。如果是因為當下疫情原因導致的睡眠不好,可以嘗試進行自我訓練,如無論前一晚睡了多久,盡可能在固定的時間起床,不要賴床或睡回籠覺,只有感到明顯困倦后才上床休息;如果睡不著就起來離開床。準備睡覺至少一小時之前,停止活躍的腦力/體力活動;學習一套睡眠放松方法,晚上躺下入睡前加以練習。如果一直都存在睡眠不好的情況,建議尋求醫生的幫助。
科普小貼士
專家提醒:老年人是心理創傷應激反應的易感人群,對應激事件的情緒處理能力較差,所以在疫情期間,家人需要更多的給他們一些理解、尊重、接納。在居家期間,可以每天固定一個時間段,設立一個家人可以一起互動的運動或者游戲,也可以一起做飯、做家務,讓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體現他們的價值感。在睡前給老師準備一盆洗腳水,可以讓老人邊泡腳邊和他聊天,讓老年人的情緒有一個可以釋放的途徑。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