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陳思
我雖文字深情,語言卻實在寡淡。給母親去電,支吾許久,也只說了句:屋里待得有點煩。
我的潛臺詞是想回老家了。母親卻兀自南轅北轍地安慰我,在鄭州要好好吃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居家五天,點不到油膩膩的外賣,當然會健康飲食、好好吃飯。
夜晚,窗戶密密麻麻亮著。一種另類的秩序井然,詮釋著我們失去的夜生活。缺乏相好相聚,精神空虛,只有冰箱最滿,也只有它最給人安全感。
這種安全感來自確定性,如同吞咽的每一口菜、如同可以用來倒數的每一天。比如不斷刷題,倒數著奔赴一場高考,比如削減脂肪,倒數著娶走某位新娘。
而不確定的容易讓人不安。比如女神何時才能“瞎了狗眼”看上我,比如死神何時才會舉起鐮刀“取我狗命”。
身處這場疫情中,我們正深深感受著這種不安。
社會面何時才能清零?堂食何時才能恢復?我如何才能翻山越嶺與你相見,而不是隔離在酒店?
沒有答案,只有信號若隱若現:25日——29日的每日核酸一檢。
這應該表示,我們的城市進入了沖刺階段。應檢必檢、“自覺參檢”,或許是此時我們這些普通人能做的不多的努力。
寂寂了多日,需要的不再只是熱情還是熱愛,考驗的不再只是理性還是理解、依靠的不再只是規矩還是期待。
期待山水間的相逢,期待摘掉口罩時的相視一笑,期待無需安全距離的相擁……期待親人相聚,期待那些遠處蟄伏卻堅定的愛。
愛,就是我們熬過冬夜前,不確定中唯一能確定的期待。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