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這個世界,是由老百姓構成的。
【資料圖】
疫情之下,封控時沖在一線的他們,流調里四處奔波的他們,管控中輾轉騰挪的他們…他們不躺平、不擺爛,他們堅韌勤勞、頑強樂觀,他們與困難斗智斗勇,他們與生活對線和解。他們渾身透著中國人特有的那股精氣神兒,像沼澤里的蘆葦、荒坡上的野草、巖石中的嫩芽一樣,死磕洪荒,倔強生長。他們是時代大潮里的小人物,卻是平凡日子里的弄潮兒。他們就是具象的老百姓。
他們就是我們。
惟有每一個“我”都經營好自己、安頓好小家,時代的航船方能劈波斬浪、直掛云帆。愿每一個“我”的奮斗,都能成為時代的不凡注腳。
即日起,大象新聞推出“我的奮斗”系列報道,聚焦“我們”,直擊一線,為生活,為自己。今天推出《我的奮斗|登封仗義哥虧本收購8旬老人40噸薺菜:“不能讓老人失望,能幫一把就幫一把”》
大象新聞記者 沈翔圖/文/視頻/報道
今年42歲的蔣運峰是鄭州登封市東華鎮王村村民,前幾年在家里干起了生產加工芥菜絲的生意。由于小蔣的芥菜絲價格實惠味道好,深受朋友們的喜歡,一傳十、十傳百,就這樣小蔣的芥菜絲生意越做越紅火。他在今年初籌措了資金正式創辦了小蔣食品加工廠,準備大干一場。但令小蔣意想不到的是,十月份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剛剛創辦的食品加工廠遇到了很大困難。
“那段時間,人不能出門,快遞也停運了,正好是芥菜的成熟期,如果不趕快收購進冷庫,不僅今年生意要黃,加工廠也要面臨倒閉,當初承諾收購兩位老人芥菜的事也要完不成了,我幾乎要絕望了,頭發都白了不少” 蔣運峰說。
蔣運峰說的承諾,是一次在登封君召鄉陳窯村,尋找芥菜來源時遇上的兩位八旬老人,老倆口種了18畝芥菜,但是不善銷售,每年賣芥菜都很著急。看到老人的不容易,蔣運峰當場就承諾,等芥菜成熟時以高于市場價價格來收購。
就在蔣運峰心急如焚的時候,11月7日,一則消息頓時令他愁眉盡展,登封市宣布解封了。解封當日,蔣運峰第一時間聯系了老人,趕到了老人的田地里,現場以7毛錢的價格收購了兩位老人種植的40噸芥菜。而此時芥菜的市場價格已經滑落到了4毛錢左右。
為什么虧本還要收購?蔣運峰說:“一是當初承諾了老人就要做到,二是疫情期間芥菜不好銷售,老人們也沒啥門路,種植的芥菜賣不出去就要全爛在地里。對老人來說,一年的辛苦就白費了,我這邊能幫一把就幫一把,只要我的加工廠不倒閉,市場轉暖后再慢慢掙回來……”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