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期選舉,不得不說民主黨在運作選票上還是很有一套的!
共和黨人曾公開表示,會出現一股“紅色浪潮”,將民主黨人從兩院多數席位中踢出,但“紅浪”并未實現。
(相關資料圖)
根據美國中期選舉計票結果,民主黨候選人凱瑟琳·科爾特斯·馬斯托在內華達州再次當選聯邦參議員。美聯社12日稱,馬斯托的當選讓民主黨獲得了聯邦參議院的控制權。民主黨在參議院以50∶49的優勢領先,已達到半數席位。
眾議院結果仍未決出,截至北京時間13日夜,共和黨為211票,民主黨為204票。
美民主黨“以最微弱優勢鎖定參議院”
美聯社稱,馬斯托的席位曾被認為是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參議院“最脆弱的”席位,因此共和黨對奪下這一席位寄予厚望。盡管共和黨團體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攻擊性的廣告宣傳,但馬斯托仍以0.5%的微弱優勢擊敗了共和黨候選人亞當·拉克索爾特。
美聯社稱,民主黨參議員馬克·凱利11日在亞利桑那州獲勝。在獲得內華達州和亞利桑那州兩個席位后,民主黨在參議院以50∶49的優勢領先,已達到半數席位。
美國國會參議院員額為100名議員,每州兩名,任期六年,每兩年改選約三分之一的席位。截至目前,參議院席位競選唯剩佐治亞州尚未決定,須于12月6日舉行決選。
若民主黨最終贏得佐治亞州參議員席位選舉,該黨將首先達到51席,贏得參議院控制權。若共和黨最終贏得佐治亞州國會參議員席位選舉,雙方將各占參議院50席。屆時副總統哈里斯可投下打破僵局的關鍵一票,民主黨仍能控制參議院。事實上,無論下個月佐治亞州決選結果如何,憑借美國副總統哈里斯的決勝投票,民主黨都將保住對參議院的控制權。
美聯社稱,正在海外出席國際會議的拜登表示,對投票結果“并不感到驚訝”,“我感覺很好,我很期待接下來的幾年”。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民主黨人查克·舒默稱,民主黨人再次掌握參議院,證明“民主黨人、我們的議程和美國人民是正確的”。
盤點中期選舉中的三位大贏家
據楚天都市報報道,《衛報》評出的美國中期選舉最大贏家分別是美國總統拜登,佛羅里達州州長、共和黨人羅恩·德桑蒂斯和民主黨參議院候選人約翰·費特曼。
作為位列第一的“最大贏家”,在美國中期選擇結果逐一揭曉前,拜登一直是共和黨人攻擊的對象。共和黨在全國各地刊登廣告,希望拜登及其所在的民主黨能讓選民反感。然而,這似乎并沒有奏效,因為民主黨人的整體得票比預期要好得多。拜登雖然仍然非常不受歡迎,在本周路透社的民意調查中,他的支持率一度降至39%,但這似乎并沒有影響他所在的民主黨。這一結果或許會促使拜登堅定再次競選總統的想法。
以拜登為首的民主黨人維護墮胎權的主張也在一些地方獲得關鍵勝利。其中,密歇根州選民批準了一項投票議題,以確保憲法賦予的墮胎權。肯塔基州選民否決了一項拒絕憲法保護墮胎權的議題。
“最大贏家”位列第二的是佛羅里達州州長、共和黨人羅恩·德桑蒂斯,他以大幅領先的票數輕松獲得連任,而這里本該是一個搖擺不定的州。他登上《紐約郵報》的頭版,稱他是共和黨人的未來。他一直對自己是否會在2024年競選總統持謹慎態度,但如果德桑蒂斯真的想發起競選,那么這是個很好的開始。
第三位“最大贏家”是民主黨參議院候選人約翰·費特曼,盡管在今年5月初選前幾天,他中了風,身體一直處于恢復中,但還是克服了共和黨人帶來的挑戰,順利當選為美國參議院議員。
特朗普被嘲是最大輸家:“一點都不生氣”
美國共和黨對在8日期中選舉未如預期大勝大多感到失望,不過佛羅里達州州長羅恩·德桑蒂斯(Ron DeSantis)在選舉成功連任,使得他參選總統的呼聲更加高漲,黨內同志和保守派媒體也一片贊揚。與此同時,一些共和黨人在選后批評特朗普,甚至將關鍵戰場失利歸咎于他。
保守派人士、億萬富翁魯珀特·默多克旗下影響力強大的媒體帝國似乎拋棄了唐納德·特朗普,據中國新聞網報道,默多克新聞集團旗艦產品《華爾街日報》當地時間9日發表文章,把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令人失望的表現歸咎于特朗普,將他形容為“共和黨的最大輸家”。
圖片來源:《華爾街日報》網站截圖
新聞集團旗下《紐約郵報》則在封面玩起特朗普姓氏Trump的諧音梗,把特朗普形容成“墻頭上的矮胖子摔下來”(Trumpty Dumpty had a great fall),并把共和黨未能在中期選舉中橫掃民主黨怪罪于他。
圖片來源:紐約郵報社交媒體
同樣屬于默多克的福克斯新聞,盛贊共和黨籍的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蒂斯在中期選舉中輕松獲勝。而這位佛州州長,也被共和黨策略師稱為“特朗普黨內的強大對手”。
福克斯新聞專欄作家皮克在文章中寫道,“中期選舉的最大贏家毫無疑問是州長羅恩?德桑蒂斯,他在佛州的壓倒性勝利令人贊嘆。”“誰是最大輸家?唐納德?特朗普。”
特朗普怎么看?他10日在社交媒體平臺上表示,對于中期選舉的結果“一點都不生氣”,自己“正忙于未來計劃”。
特朗普與德桑蒂斯,共和黨內部將出現“自相殘殺”
據參考消息網報道,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1月11日發表題為《特朗普與德桑蒂斯:共和黨內自相殘殺的戰爭》的文章。文章摘編如下:
四年前,羅恩·德桑蒂斯在佛羅里達州州長選舉中以810萬張選票中的4.2萬票獲勝。這意味著他僅比其對手民主黨人安德魯·吉勒姆高出0.4個百分點。8日,德桑蒂斯以150萬張選票擊敗了民主黨人查理·克里斯特,也就是說,優勢高達19.6個百分點。
最戲劇化的一幕是,當德桑蒂斯在與克里斯特的辯論中被對手要求向選民保證,一旦他贏得選舉將干滿四年州長任期時,他拒絕回應。因為幾乎肯定的是,在2023年,德桑蒂斯將投身另一場廝殺,那就是總統選舉。
在共和黨人真正糟糕的夜晚,德桑蒂斯一直是希望之光。并不是說他的勝利是一個驚喜。但是,他在對手面前的巨大優勢鞏固了他在共和黨當權派中的權力,尤其是在為競選活動提供資金的大型捐助者中。
而這樣的結果對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來說并不是特別好,許多人預計他將在15日宣布競選總統。這位前總統支持了330名候選人,雖然其中許多人獲勝,但同樣真實的是,有幾個知名度較高的候選人以慘敗告終。
讓特朗普感到不安的是共和黨的糟糕結果,因為這為關于共和黨的“重生”的辯論打開了大門,這也意味著將特朗普放在一邊。距離這位前總統15日發布“非常重要”的公告只有幾天了,許多人認為那將是他的2024年競選公告。自2016年他贏得白宮以來,共和黨一直沒能在全國選舉中取得任何重大勝利。
2022年的中期選舉本應是共和黨人對2018年失利的復仇。但是,在最終結果尚未出爐的情況下,一切跡象已表明他們又失敗了。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即特朗普究竟是可以用來贏得選舉的好工具,還是僅僅只能動員那些非常忠誠但不足以幫助共和黨贏得選舉的選民。
根據統計網站538網站的數據,自稱是共和黨選民的人中有40%到60%會在初選中投票給特朗普,相比之下,只有20%到30%的人會投票給德桑蒂斯。現在,隨著德桑蒂斯的勝利,他開始有了真正的全國影響力。
德桑蒂斯也得到了來自共和黨內和捐助者的支持。為了競選連任,他獲得了兩億美元的捐款,其中一半他還沒有花掉。剩下的一億美元,他可以用于競選總統。
如果成為現實,特朗普和德桑蒂斯之間的決斗將是歷史性的。在意識形態上,兩者是相似的。但是,如果說前者擅長即興發揮并受本能引導,那么后者則是有條不紊和理性的。盡管在初選中,特朗普是最受歡迎的,但在大選中,德桑蒂斯面對的反對意見要比這位前總統少得多。事實上,相比特朗普,民主黨更害怕德桑蒂斯。畢竟民主黨在2020年已經擊敗了特朗普,而德桑蒂斯卻在短短四年內將優勢從0.4個百分點擴展到了19.6個百分點。
特朗普攻擊黨內兩名最大對手
據環球時報消息,美國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不如預期,前總統特朗普支持的一些候選人也遭遇失敗,這令共和黨內“拋棄特朗普”的聲音明顯增多。在此形勢下,特朗普不斷攻擊黨內潛在競爭對手。當地時間11日,特朗普將“矛頭”瞄準共和黨內另一個潛在的挑戰者:弗吉尼亞州州長格倫·楊金(Glenn Youngkin)。
11日,特朗普在其自創的社交平臺“真相社交”上發帖說:“如果沒有我,弗吉尼亞的楊金(一個有趣的看法,聽起來像中國人,不是嗎?)不可能獲勝。我支持他,通過電話為他舉行了一場非常大的特朗普集會,叫‘讓美國再次偉大’組織投票給他,否則他不可能接近勝利。他知道這一點,并承認這一點。”
美國“政治”新聞網稱,在特朗普支持的許多候選人表現令人失望后,這位弗吉尼亞州州長是特朗普過去幾天攻擊的前盟友中的最新一個,周四特朗普還攻擊了佛羅里達州州長羅恩·德桑蒂斯,貶低他只是個普通的州長。
報道稱,目前尚不清楚是什么引起了特朗普對楊金的抨擊,不過弗吉尼亞州副州長厄爾-西爾斯(Earle-Sears)最近幾天一直批評特朗普。曾在2020年為特朗普助選的厄爾-西爾斯在中期選舉結束后對《華盛頓郵報》說,特朗普對共和黨人來說是“使命的負擔”。有人稱這番話是在楊金的授意下說的。
雖然尚未正式宣布,但特朗普近來為共和黨候選人助選時一直暗示將再次競選總統,并稱將在本月15日宣布“重大消息”。
綜合環球時報、中國新聞網、觀察者網、參考消息網、楚天都市報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