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李昌 通訊員 蔡強富
(資料圖片)
11月9日,天舟五號貨運飛船與長征七號遙六運載火箭組合體垂直轉運至發射區,天舟五號貨運飛船飛行任務正式進入發射倒計時。
在文昌發射場的測發大廳現場,文昌發射場通信系統調度技師譚凱強正屏氣凝神坐在“01”號調度單機背后,時刻關注著“01”的狀態及口令傳遞。11月11日,大象新聞記者采訪了這位發射任務中的調度守護者。
(譚凱強在測試發射大廳測試單機狀態 受訪者供圖)
老譚和他的“順風耳”
“01”號調度單機是發射場通信系統中最重要的單機,負責指揮調度整個系統,而遍布發射場的調度系統則是發射場的“耳朵”。為了確保發射場能夠“耳聽八方”,譚凱強和他的同事們主要任務就是對設備進行檢修測試。
“你聽我聲音怎樣?”“我聽你聲音好,你聽我聲音怎樣……”凌晨的測發大廳里,頻頻響起老譚帶領保障小組調度試音的口令。為了確保所有設備能正常運行,每個關鍵節點,他都會提前進入實戰狀態,帶領小組人員提前上班、提前試音,確保每一臺單機都以最佳狀態準確地傳達每一個口令。
“老譚,有個調度單機能發話不能收話,我解決不了,快來救場!”10月31日凌晨1點,問天試驗艙任務液氫加注現場,時任調度崗位負責人的譚凱強放下求助電話,立馬奔向現場。
他戴上耳機,皺著眉,撥弄著耳機線纜。沒等大家反應過來,就已經準確判斷出故障部位和原因,并迅速處理。設備正常后,前端工作人員好奇地問:“譚技師,你怎么就知道故障在哪里啊?”譚凱強憨笑著說:“你跟著我干兩年你也會了!”
(檢查防爆調度單機狀態 受訪者供圖)
熟練的背后,是譚凱強日積月累的學習和付出,逐漸總結出了一套獨特的排故方法。大家都親切地叫他調度系統排故的“順風耳。”
讓人“有安全感”的航天人
2013年6月,河南許昌小伙譚凱強從學校畢業,一腔熱血投身航天,來到了椰林深處的文昌發射場。
當時,場區僅有的幾棟主體建筑正在建設中,通信系統弱電項目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超五類網線、六類網線、網絡測試儀……一堆專業名詞撲面而來,譚凱強有些著急了,負責人周清林拍拍他的肩膀說:“老譚,慢慢來,總會跟上的。”
2016年6月25日,長征七號火箭在文昌發射場發射升空。在這個歷史性的時刻,譚凱強激動極了,他終于明白這片椰林發射場的意義,也堅定了矢志航天的決心。從此,測線、拉線、上架、設備安裝、調試……每一項任務,他都會一絲不茍的完成。
調度單機上,發話按鈕和通播按鈕因鄰近容易引起誤操作,導致某個群突發進入異常狀態。多年來,為防止崗位人員誤操作帶來影響,機房崗位操作手需要每隔10分鐘將所有的群組輪詢一遍,以便能及時發現問題并恢復群組狀態,大家也都已經習慣了這種保障模式。
(檢查設計的防觸碰按鍵保護套狀態 受訪者供圖)
然而,譚凱強卻不這樣想,他認為降低設備的誤操作率才是更好的保障方法。于是,利用工作間隙,他查閱資料、產品手冊,調研其他單位經驗做法,詢問廠家技術人員,最終找到一款適合的防觸碰按鈕保護套。保護套安裝完成后,得到了各崗位人員及領導們的一致認可,完成了調度單機的改進工作,解決了調度單機保障上多年的一個難題。
最近,譚凱強又帶領著同事積極研究使用“普通單機+耳麥延長線”代替頭戴的方案,解決困擾調度專業多年的另一個難題。對于這個“個小心細”的航天人,同事們給予了最中肯的評價:“不管干什么活,譚凱強都很靠譜,好像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很有安全感。”
始終做到“不放過一個隱患”
如今,工作10年的譚凱強早已從“航天小白”成長為行業尖兵,參加并圓滿完成了中國空間站建設的全部飛行任務。
(弱電施工時的工作圖 受訪者供圖)
夢天實驗艙任務發射當天,保障人員發現發射塔架西南角避雷塔擴聲號角故障。塔架共有四個號角,一個號角故障對任務無影響,但精益求精的譚凱強卻迅速組織起崗位人員,穿戴上安全護具,攜帶上備用號角,通過準確定位,用短短30分鐘就解決了問題。
天舟五號任務安裝發射區防爆調度時,譚凱強在進行安裝后指標測試及狀態確認時,發現有一個防爆電源插頭尾部線纜出現松動。有人提議:“回轉平臺這么多層,得排查到啥時候,今天太晚了,不如明天再來”,但譚凱強卻迅速集合人員回到平臺表面,并下達再次逐個排查電源插頭命令。
“只要涉及發射任務,涉及安全,一顆螺絲釘也是大事,今日事今日畢”,在譚凱強的帶領下,全體人員按要求逐層進行了檢查,直至入夜,所有問題插頭終于全部整改完成。
(譚凱強帶領人員進行應急故障處理 受訪者供圖)
“不放過一個故障,不放過一個隱患”是譚凱強的口頭禪。近十年的時間,譚凱強先后發現并解決了百余次設備故障,為航天發射任務作出了突出貢獻。“較真,只為確保發射場能夠‘耳聽八方’!”就這樣,他始終堅持著較真的態度,秉持著海南發射場通信系統“迅速、準確、不間斷”的目標,用自己點點滴滴的堅持踐行著心中的航天夢。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