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吳紫翼
“理發嘍!”上午九點,河南鄭州金水東路與黃河南路交叉口附近馬路邊傳來了電推子的聲音,66歲崔師傅的“流動發廊”如常營業。
有著40年理發手藝的崔師傅是開封人,三年前來到鄭州幫忙帶孫女。疫情期間,他了解到附近居民發愁去哪里剪發,就在遵守疫情防護措施的前提下,靠著一張板凳,一塊圍布、一把剪刀,在路邊支起了臨時“理發店”,象征性收費十元。對于出行不便的老人,崔師傅還會提供上門服務。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崔師傅的“發廊”雖然簡陋,但每次在大家最需要的時候,都會在第一時間幫助居民解決“頭等”大事。十月中旬,崔師傅所在小區開始“不進不出”。小區里有居民想剪頭發了,他的手機就會響起,“院里住了很多老鄉,大家都認識我,知道我干過這一行。”
張阿姨是崔師傅的忠實顧客。11月1日,張阿姨所在小區恢復正常出行,她第一件事就是想找崔師傅理發,但由于腰扭傷了行動不便。
崔師傅聽說后,便帶著工具開啟了上門服務。剪完發,張阿姨為了表示感謝,給崔師傅支付了20元,“定價10塊就是10塊,多出來的我退給她了,就當是買個口碑。”
像張阿姨這樣的忠實“粉絲”還有很多。11月3日上午,大象新聞記者在聯系崔師傅時,電話那頭的顧客接連不斷,崔師傅告訴記者,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接十多單,“有個小區的物業經理聯系我,讓我上門給小區居民理發呢。”
有著40年理發經驗的崔師傅來自開封尉氏縣,早在1981年就在老家張市鎮做起了理發生意,“張市鎮上村民基本上都知道我的理發店。”崔師傅的理發店從起初剪一次2毛錢漲到5毛,接著漲到9毛、1塊、1塊5.......就這樣,這家“老字號”理發店在張氏鎮一開就是27年。
2008年,崔師傅的理發店從鎮上搬到了縣城,店面變大了,價錢也隨著時間慢慢漲到了4元、5元、10元,崔師傅的手藝也得到了越來越多顧客的認可。
崔師傅介紹,今年是他來到鄭州的第三個年頭。他表示,未來不會在鄭州開店,但是如果身邊有需要的顧客,仍然會發揮自己的“余熱”給大家提供一些方便,“疫情期間,人被隔離,但人情不能被隔離。”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2
頭條 22-11-02
頭條 22-11-02
頭條 22-11-02
頭條 2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