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就疫情防控熱點問題,大河健康報記者采訪到河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流行病室主任王海峰。
問題一:目前對痊愈病人采取什么措施?
王海峰主任:病例治愈出院后返回社區,應當進行7天居家健康監測,納入社區管理的新冠肺炎出院(艙)感染者及其同住人員在出院(艙)后第3、7天各開展一次核酸檢測。
既往感染者出院(艙)后,呼吸道標本核酸檢測陽性,如未出現任何癥狀體征且核酸檢測Ct值≥35,不再進行管理和判定密切接觸者;如核酸檢測Ct值<35,結合病程、Ct值動態變化等快速評估其傳播風險。
如有傳播風險按感染者管理,判定和管控與其共同居住、共同工作等接觸頻繁的密切接觸者,無需判定密接的密接;如無傳播風險,不再進行管理和判定密切接觸者。
如出現發熱、咳嗽等臨床表現,或CT影像學顯示肺部病變加重,應立即轉運至定點醫療機構,根據病情進行分類管理治療。如核酸檢測Ct值≥35,無需對其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和管控;如核酸檢測Ct值<35,應判定和管控與其共同居住、共同工作等接觸頻繁的密切接觸者,無需判定密接的密接。
問題二:為何有的人需要居家隔離,有的人需要居家健康監測?兩者有哪些區別?
王海峰主任:二者適用對象和管理要求不同。
一、居家隔離:管理對象包括密切接觸者中的特殊人群、密接的密接、中風險區外溢人員及其他經專業人員評估無法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人員。
居家隔離應在社區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單獨居住或單間居住,盡量使用單獨衛生間,做好個人防護,盡量減少與其他家庭成員接觸,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期間本人及共同居住人不得外出,拒絕一切探訪。對因就醫等確需外出人員,經所在社區醫學觀察管理人員批準后方可,安排專人專車,全程做好個人防護,落實閉環管理。
配合上門或其他核酸檢測要求及抗原檢測要求。
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者應當每天早、晚各進行一次體溫測量和自我健康監測,并將監測結果主動報告至社區醫學觀察管理人員。醫學觀察期間,如出現發熱、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癥狀時,社區管理人員應當及時向當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轄區疾控機構報告。
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期滿,核酸檢測結果陰性,且無任何異常癥狀者,經社區核實,并收到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解除通知單,可解除居家隔離醫學觀察。
二、居家健康監測:適用對象為完成集中隔離的密切接觸者和入境人員,新冠肺炎感染者出院(艙)人員及經專業人員評估需進行居家健康監測的人員。
1.選擇在通風較好的房間居住,盡量保持相對獨立。
2.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使用單獨衛生間,避免與其他家庭成員共用衛生間。
3.居家健康監測期間不外出,如就醫等特殊情況必需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盡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需根據防控要求配合完成核酸檢測。
4.每日早晚各測量一次體溫,做好癥狀監測,并向社區(村)如實報告。如出現發熱、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癥狀,應立即告知社區工作人員,并配合前往醫療機構就診,就診時如實告知醫務人員流行病學史。
問題三:如果小區出現確診病例,作為同樓棟的鄰居需要注意什么?門窗是不是需要緊閉、下水道做不做堵塞、煙機能不能開?如何正確消毒?
王海峰主任建議:
若與確診病例的窗戶不是近距離相對,可以開窗通風,盡量不出門;
若必須外出,應戴好口罩,避免乘坐公共電梯,對門前區域和門把手可以進行消毒,返回對鞋底進行消毒,立即洗手;
衛生間地漏保持有水狀態,做到水封;
油煙機一般是防串煙的,可以使用,但沒有安裝止回擋板或止回擋板故障的,盡量不開煙機;
外來物資做到無接觸式接收,對外表面進行消毒,也可在通風地方放置一段時間后再使用。
問題四:如果小區出現陽性病例,作為非同樓棟的居民需要注意什么?能不能開門窗?
王海峰主任:非同樓棟的居民可以開窗通風,做到空氣流通,也能預防秋冬季其他呼吸道傳染病。
避免到有病例的樓棟附近,出門做好個人防護,盡量不觸摸小區公共設施,佩戴手消毒劑,接觸電梯按鍵等公共設施后進行手衛生,進門前對鞋底進行消毒。
外來物資做到無接觸式接收,在通風地方放置一段時間后再使用,可對外表面進行消毒。
問題五:如果小區沒有確診病例,居民們如何做好消毒防范?如何增強對抗病毒的免疫力?
王海峰主任:沒有確診病例的小區同樣要做好防護,不到有確診病例的小區及附近,減少外出的頻率和時長,外出戴好口罩,勤洗手,勤通風,不扎堆、不聚集。
外來物資做到無接觸式接收,在通風地方放置一段時間后再使用,可對外表面進行消毒。
適當鍛煉,保持充足的睡眠和營養,提高免疫力。
問題六:新冠病毒是否易在老人、孩子等免疫系統弱的群體中傳播?
王海峰主任:此次病毒確實傳播速度快,隱匿性強,人群普遍易感,老人或有基礎性疾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孩子由于好動,和小伙伴一起玩耍,佩戴口罩不規范,所以也容易感染和傳播。
老人和孩子要做到不聚集,不扎堆,不要到超市等人員較多的場所,外出佩戴好口罩,盡量不接觸公共設施,勤洗手。
尤其是外出返回后一定要洗手,外出可佩戴手消毒劑,家里多通風,注意飲食和休息,適當鍛煉,注意保暖,提高免疫力。
問題七:陽性患者是不是病愈后就有了免疫力?
王海峰主任:新冠病毒不是感染一次就能終身免疫,國內外均有再感染的情況,尤其是隨著病毒的持續變異,再感染情況的可能性會增加,所以即使感染過也要注意防護。
問題八:高中低風險區這些不同區域是依據什么管控標準執行的?達到什么樣的標準恢復常態?
王海峰主任:高風險區、中風險區、低風險區的劃定由疫情防控指揮部門組織專家組根據疫情傳播風險的大小進行劃定,主要考慮病例活動的范圍和傳播風險,具體可綜合考慮以下因素:
1.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居住條件、居住環境、居住地周邊的自然屏障(公路、河流、山川等);
2.相關區域內人群防護情況、人群聚集情況、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與其他人員接觸的頻繁程度;
3.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工作、活動的時間、范圍以及相關場所的密閉性、通風情況;
4.疫情發現后開始調查時間的間隔長短等。(大河健康報記者 梁露露 安偉)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