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份,河南省委宣傳部印發《河南興文化工程文化研究計劃實施方案》,實施這項工程基于什么考慮、重點是什么?10月15日,河南省委宣傳部召開“河南這十年”主題系列第二十九場新聞發布會。記者從發布會獲悉,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曾德亞就上述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曾德亞介紹,今年4月份,省委宣傳部印發《河南興文化工程文化研究計劃實施方案》,截至目前,已收到113個單位871項申報材料,評審立項300項,10%項目形成初稿。中原要出彩,文化更應出重彩、出濃彩。河南文化是展示中華文化的萬花筒,河南歷史是展示中國歷史的大舞臺,河南的文化工作者理應更加自覺主動,不負每一頁光輝的歷史,通過全面系統梳理、深入挖掘中原文化、黃河文化的歷史文脈、深厚底蘊,為奏響“奮勇爭先、更加出彩”的河南強音,為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持續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作出貢獻。這就是啟動這項工程計劃的基本考慮。
實施這項工程計劃,聚焦了“六個字”。
一是“今”,即當代河南發展研究。 河南實踐、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全面建設現代化河南進程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三大重點,今年共立項41項。
二是“古”,即河南歷史文化專題研究。以河南文化起源、發展、變遷及其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影響、貢獻為研究重點,包括中華文脈傳承的河南探索,河南文化中具有中國意義、世界意義的優秀基因和核心價值等12項任務,共設立《河南文化思想史研究》等140項。今年將編纂出版《中華文脈——從中原到中國》等叢書。
三是“人”,即河南重要歷史名人研究。主要對在河南歷史上產生重大影響的豫籍名人生平、業績等進行系統研究。共設立24項,比如《“三皇五帝”研究》等。其中,“河南歷史文化名人”系列叢書年底前將完成書稿。
四是“事”,即河南重要歷史事件研究。主要是全面梳理研究發生在河南并對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產生較大影響的歷史事件。共設立《“四大發明”所蘊含的科學基因和創新精神研究》等11項。
五是“物”,即河南重要歷史文化遺存研究。主要是梳理研究河南歷史文化遺存以及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展重要歷史遺存考古發掘研究,為中華文明探源提供更多實證。共設立《夏文化遺存》等42項。
六是“書”,即河南重要歷史文獻典籍研究。主要是梳理研究河南歷代存佚文獻,編纂出版“中原文庫”,加強文獻典籍數字化建設,打造中原文獻數據庫。共設立《河南重要古籍概要研究》等17項。(記者 段偉朵)
頭條 22-10-15
頭條 22-10-15
頭條 22-10-15
頭條 22-10-15
頭條 22-10-15
頭條 22-10-15
頭條 22-10-15
頭條 22-10-15
頭條 22-10-15
頭條 22-10-15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