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評論員李長需
廣州深圳一小男孩因不愿上學,被爸爸帶到工地上搬鋼筋體驗生活,這則反應爸爸良苦用心的新聞引發全國網友熱議。
孩子爸爸楊先生說,兒子9歲上4年級,不愿讀書,用了很多方法都不聽,說想出去打工,于是就決定把他帶到自己干活的工地上體驗一下,孩子干了一天半,最后受不了了,說想通了好好上學。
故事情節不曲折,效果也似乎很好。從“用了很多方法都不聽”,到“想通了好好上學”。這期間男孩的轉變是很大的,仿佛印證了工地搬鋼筋這種“恐嚇式教育”,“是較好的教育方式”。但看孩子的表態,似乎也很勉強,只是在“實在受不了”的情況下,答應“一定好好上學”。這種“勉強”也不免讓人聯想到,他的厭學的情緒,是否真正被排解。
這個男孩的父母在廣東打工,自己在湖南永州老家跟著奶奶生活,一個妥妥的留守兒童形象。而留守兒童的厭學心理,是比較常見的,分析其成因,也是極為復雜的。父母職責的缺失、隔代撫養所造成的弊端、農村優質教育的流失等,都可能讓他們不愿意呆在學校里。而要解決他們的厭學問題,需要根據其厭學原因給出相應的矯治措施。
楊先生可以讓孩子體驗生活,但不能止步于體驗生活,有必要跟孩子多交流,了解其在學校及跟奶奶一起生活的情況,也有必要跟老師多溝通,查到孩子不愿呆在學校的問題根源。然后對癥下藥,幫助孩子逐步建立學習興趣,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4
頭條 22-10-03
頭條 22-10-03
頭條 22-10-03
頭條 22-10-03
頭條 22-10-03
頭條 22-10-03
頭條 22-10-03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