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銀保監會先后發布了《關于警惕網絡平臺誘導過度借貸的風險提示》《關于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誘導的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遠離過度借貸營銷陷阱,防范過度借貸風險。目前,仍有一些機構通過向不特定人群推送信息線上引流或通過門店、業務員線下攬客等方式,公開宣稱提供“低息”“快捷”“免抵押”貸款服務,引誘借款人與其簽訂委托服務、借款、融資擔保和保險服務等合同。合同生效后,借款人除需按月償還貸款本息外,還須承擔擔保費、保險費、服務費等多種名目費用,綜合融資成本遠遠高于正規金融產品。
為切實維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河南省地方金融監管局鄭重提醒廣大金融消費者睜大眼睛,謹防上當受騙。
一、樹立理性消費觀念。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消費支出應與自己的收入相適應,應做到量入為出、理性消費,切忌過度消費、超前消費,避免盲目消費、跟風消費,切勿以貸養貸、多頭借貸,對自己負責、對未來負責。
二、充分知悉融資成本。辦理貸款應當選擇正規金融機構。選擇收取服務費等名目費用的借貸產品以及需通過中介機構辦理業務,應當提前索要文本合同或電子合同,充分了解利息、保險費、擔保費和服務費情況,還款方式、逾期利息、提前還款違約金、業務到期終止辦理流程以及相關爭議處理等內容,評估實際借款綜合年化利率,避免陷入高利貸陷阱。
三、增強風險防范意識。謹慎使用本人書面或電子簽名,切忌簽訂“空白合同”,不要“一勾到底”,更不要隨意授權他人代為操作,避免因本人不知情或違背本人意愿辦理等情形。提高個人信息保護意識,謹防個人信息泄露、征信受損、錢財被騙。
四、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借貸合同簽訂生效后出現爭議糾紛,應及時與放貸機構協商處理,也可以依約申請仲裁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如發現放貸機構涉嫌從事“套路貸”“非法放貸”等違法犯罪,要及時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要警惕“代理維權”“減息免費”“征信修復”等風險,切忌將個人信息提供給“代理維權機構”,防止二次上當受騙。
2022年9月15日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