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張子琪
(資料圖片)
黃河寧,天下平。小浪底工程作為黃河治理開發的關鍵控制性工程,控制了黃河92%的流域面積、91%的徑流量和近100%的泥沙。9月14日,“黃河安瀾”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走進小浪底水利樞紐,領略這座世紀工程的魅力。
經受住考驗的小浪底
“2021年小浪底水庫經受住了一次考驗。”小浪底水利樞紐管理中心水量調度處處長李鵬表示,在去年的秋汛中,小浪底水庫達到了273.5米的歷史最高水位。位于三門峽潼關站和花園口站中間的小浪底水利樞紐,需要在中間做好調節,避免上游的洪水對下游造成威脅。
李鵬介紹,在秋汛考驗中,小浪底水庫做到了精準調控水量的功能,全力投入防洪應用,有效保障了黃河下游度汛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建成至今,小浪底水利樞紐已先后有效應對2003年黃河“華西秋汛”洪水,2005年和2011年秋季黃河中游洪水,2012年、2018年和2019年全汛期流域洪水等。
小浪底凝聚智慧創舉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生命河,也是一條桀驁難馴的憂患之河。黃河徑流泥沙含量世界居首,大量泥沙淤積在下游河床上,形成地上懸河,每當汛期來臨或突發洪水,極易決溢改道。黃河水利委員會歷經30多年的勘探設計和論證研究,經過數十年的奮斗,于2009年4月順利通過竣工驗收。
人工“清洗”黃河,是小浪底凝聚中國智慧的創舉。黃河調水調沙從2002年開始,借助自然的力量,依靠大型水庫的人工調節,通過調控水庫泄水,把淤積在黃河河道和水庫中的泥沙隨河水一起,適時送入大海、沖刷河床,從而減少庫區和河床的淤積,讓地上懸河不再抬高,增大黃河干流主槽的行洪能力。
小浪底水利樞紐打破了“河淤堤高,人沙賽跑”的險局。小浪底與黃河干支流水庫群聯合調度,能有效緩解黃河下游洪水威脅,將黃河下游防洪標準從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可滯攔上游泥沙78億噸,使黃河下游河道的河床在近20年時間里,都不會因為堆積的泥沙而抬高,從而為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和下游河道治理創造了20年的寶貴時間;利用人造洪峰,沖擊下游河道的泥沙,起到穩定河道作用,黃河也變得越來越安全。
讓汛期成為“金名片”
以往談之色變的汛期,如今已成為這里的一張“金名片”。小浪底調水調沙時,黃河激流從壩上的洞群噴涌而出,大浪滔天,巨瀑飛瀉,生動呈現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壯麗景觀,由此應運而生的中原看海——黃河小浪底觀瀑活動也盛況空前,吸引著不遠萬里而來的游客。
水庫蓄水后在大壩上游所形成的浩渺水面、曲折河巷與雄偉山勢競相生輝,構成了“北國山水好風光”。采訪團的記者表示,在了解了小浪底建設歷史后,對世代建設者的付出和智慧所折服,“以后有機會,希望能領略小浪底泄洪的景象,感受黃河之水天上來的雄偉壯闊!”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