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在教育部召開“教育這十年”“1+1”學生資助工作專題系列發布活動的第十場新聞發布會上,一組數字引發關注:
十年來,河南累計發放資助資金1153.3億元,資助學生1.22億人次;
2021年,河南發放助學貸款51.8億元,這也是河南第五年助學貸款發放金額居全國第一;而如此巨大的數額,全省本金違約率僅0.55%,遠低于國家及河南省確定的風險補償金比例。
【資料圖】
從受助圓夢到履行責任,再到傳遞溫暖、回饋家鄉……在隨后的采訪中,大象新聞記者見證了一個個“1.22億分之一”的故事。
(秦中朋講述圓夢經歷)
從受助學生到大學輔導員,他見證了更加便捷、溫馨的資助模式
今年9月起,秦中朋在母校河南中醫藥大學開啟腦病方向的醫學博士研究生的學習生涯,離“治病救人”的夢想更近了一步。
秦中朋出生在河南省泌陽縣的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因家人身患疾病,從小渴望成為一名醫生。
2013年,秦中朋考入河南中醫藥大學。根據政策,秦中朋申請了國家助學貸款,并找了快遞分揀等校園兼職工作,解決了學費和生活費的難題。
秦中朋十分珍惜學習的機會,抓住一切時間學習,大學連續7年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測評位于年級第一,3次榮獲國家獎學金。
2021年,研究生畢業后,秦中朋選擇回到河南中醫藥大學,競聘為一名研究生輔導員,也參與到學生資助工作中。他發現,學校的資助方式越來越溫馨,同學們獲得資助的方式更加便捷。
參與到學生資助工作中的秦中朋,特別愿意和同學們分享的,就是他剛入學見證的那一幕。當年在新生交流會上,師兄篤定地告訴他:“貧困不會影響我們的求學道路。”
(河南中醫藥大學白云蘋貧困生基金會的愛心超市)
誠信自強氛圍的形成,讓貸后管理進入良性循環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秦中朋說,在圓夢的道路上,全國首屆“誠實守信道德模范”王一碩、全國“優秀大學生十大自強之星標兵”白云蘋等師兄、師姐的事跡一直激勵著他。
“我們希望受助的同學們樹立自立自強的觀念,形成一種坦然的’正氣’。”8月31日,在接受大象新聞記者采訪時白云蘋說。如今的她,已經從一位受助學生,成長為河南中醫藥大學的一名科研工作者;由她發起的“河南中醫藥大學白云蘋貧困生基金會”,也成為大學生自助性學生組織,在學校開展無息借款和捐贈活動。
愛心超市的一件件物品、志愿服務的一張張照片、借貸和還款的一疊疊票根、感恩回饋的一封封信件……這些物品,反映著白云蘋貧困生基金會已經成為激勵大學生誠信自強精神的窗口。
“我們把育人當作資助工作的靈魂。”河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田力說。她告訴記者,學校通過創新勤工助學的形式為資助專員配備學生助理,讓學生參與資助政策的實施,成為受益者和體驗者。在這份氛圍的持續影響下,學校持續涌現出叫響河南、影響全國的大學生典型,學校的貸后管理也進入良性循環:高校國家助學貸款本息按期回收率達99.79%。
這種良性循環,是河南貸后管理工作的一個縮影。根據2021年河南學生資助發展報告,截至2021年12月底,河南省到期貸款本金違約率僅為0.55%,遠低于國家及本省確定的風險補償金比例。
信息化手段下的“隱形關愛”,激發了他們的奮斗和奉獻意識
一顆優秀的果實,離不開萌芽之初的陽光雨露。
讓鄭州輕工業大學學生李欣怡(化名)意外的是,在開學之前,她在家就收到了學校的路費補貼。緊接著,在入學報名前后,李欣怡在輔導員和資助專員的幫助下,獲得了入學“綠色通道”、助學貸款以及助學金、臨時困難補助以及勤工助學崗位。
(鄭州輕工業大學智慧資助平臺)
人未到學校,補貼已進卡中,這得益于資助信息化。在李欣怡入學之前,該校資助工作人員通過大數據識別出其存在父母患病、家中無固定收入、父母多子女等因素,發出“困難預警”,制定了專門的資助計劃。
在隨后的日子里,李欣怡還收獲了職業生涯規劃、心理咨詢、“立德·勵志·礪行”成長計劃、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四六級提升訓練營等“個性資助”。
在鄭州輕工業大學,不少學生都收到了這種“隱形資助”,不過資助的種類根據情況各有不同:愛心助學大禮包、餐費補貼、抗疫專項慰問金、抗洪專項慰問金、學習流量補貼……這些,都“悄悄”地被打進學生卡或銀行卡中。
而李欣怡,也通過努力先后獲得了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并在全國“互聯網+”大賽、全國英語競賽、全國“節能減排”等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成為學生資助宣傳大使。
“我們通過大數據發現對象并進行精準畫像、建立檔案,以個性幫扶引導學生全面成長,效果是很突出的。”鄭州輕工業大學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副主任王楠告訴記者,受助學生群體普遍表現優異。根據統計,該校受助學生的就業率高出8%,獲得榮譽獎勵比例高出平均8%,參與志愿服務比例高出平均11%。
在她看來,信息化手段下的“隱形關愛”,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奮斗意識和奉獻意識。
越來越多受助者回歸家鄉,為鄉村振興提供支撐
“十年來,學生資助逐步從保障型向發展型延伸,為受助學生的興趣培養、能力提升、視野開闊創造更多的機會和條件。”在8月30日教育部學生資助工作專題系列發布會上,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丁小浩說。在她看來,學生資助政策既包含了助困功能的政策,又包含了獎優和鼓勵引導功能的政策,充分彰顯了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在農業大省河南,學生資助也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在焦作市博愛縣磨頭鎮大屯村,百畝冬桃園支撐起當地冬桃種植產業。這里也是河南科技學院生命科技學院的大三學生劉淑潔十分熟悉的地方。一到假期,她便常常利用所學知識幫助鄉親們修剪桃樹,提高成活率。
(博愛縣職業中專學生進行園藝實操展示)
就在五年前,劉淑潔因家庭貧困產生輟學務工的念頭。在免學費、涉農專業補助、“雨露計劃”等資助政策幫助下,劉淑潔成為博愛縣職業中專現代農藝技術專業的優秀學生,并考入河南科技學院生命科技學院。接下來,她打算攻讀研究生,更好地回饋家鄉。
學生資助改變了年輕人的命運,也喚醒了古老的村莊。“在受資助的學生當中,有60%的同學考入了高校,有22%的畢業生成為行業和企業的骨干,有18%的畢業生成為鄉村振興帶頭人。”博愛縣職業中專書記兼校長王乃念告訴記者。
(商水縣鄉村學校旁的助學政策宣傳)
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基層就業國家助學貸款代償,資助政策讓他倍感溫暖
因受助圓夢、因圓夢回饋家鄉,周口市商水縣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教師高超群也是其中一員。
2014年,高超群考上吉林師范大學。此前2012年,河南在繼續做好高校國家助學貸款的同時,全面實施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政策,成為全國較早實行兩種貸款“雙輪”驅動的省份。
也正因為此,原本因為家庭極度困難,打算輟學的高超群燃起了希望。大學四年,他每年都到縣資助中心申請助學貸款。這筆錢,除了能夠涵蓋學費和住宿費,還為自己剩下了一些生活費。每當高超群節省地使用著這筆錢時,他都下定決心:努力學習,不光為了自己和家人,也為了畢業之后能夠回到家鄉,為教育事業做點事情。2018年,高超群畢業后順利通過招教考試,成為商水縣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的一名教師。
根據河南的基層就業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政策,在2021年,工作滿三年的高超群又收到了大學期間辦理的28500元助學貸款補償。
2022年7月,又是一年畢業季。當看到學生領取心儀的大學通知書時,高超群仿佛看到當年的自己。他認真地告訴學生和家長國家的資助政策,告訴他們不要為學費而擔憂。
“相信未來,他們中一定也會有人向我一樣回來工作,當然也會有很多飛的更高、走的更遠,在各條戰線上發光、發熱,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高超群說。
頭條 22-09-03
頭條 22-09-03
頭條 22-09-03
頭條 22-09-03
頭條 22-09-03
頭條 22-09-03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