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河南省科學院發(fā)展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實施第一天。從廣州乘飛機落地鄭州后,新任河南省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首席科學家余龍拎著一只公文包,輕松走進了河南省科學院龍子湖院區(qū)。
4樓嶄新的辦公室內,小到一臺符合個人生活習慣的制冰機,大到做實驗所需的各類儀器設備,只要首席科學家有需求,都會盡快得到省科學院各研究所籌建專班解決。“住房、交通、醫(yī)療,省科學院把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安排好了,沒有后顧之憂,只需要想科研的事兒就行。”余龍輕裝上陣背后,是《條例》給他增添的底氣。
這是全國首部為一家科研單位發(fā)展“量身打造”的法律法規(guī),突出務實管用,聚焦以小切口解決大問題,尤其是為營造創(chuàng)新環(huán)境、匯聚高層次創(chuàng)新人才提供法律保障。
根據(jù)《條例》,省科學院將建立以首席科學家為核心的科技創(chuàng)新組織管理制度。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在省科學院,科研怎么干,將由首席科學家們說了算。
“首席科學家擁有自主制定技術路線、按需組建人才團隊、合理支配科研經(jīng)費等決定權,科研能力能夠得到更充分的發(fā)揮。”余龍曾任澳大利亞聯(lián)邦科學與工業(yè)研究院材料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和中新國際聯(lián)合研究院院長,在他看來,現(xiàn)在的省科學院將“科研管理”變?yōu)?ldquo;服務科研”,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及科研配套政策正趨于一流水平。
辦理好入職手續(xù),余龍走進省科學院展廳參觀。對于省科學院,他有著難以忘懷的深厚感情。1982年,余龍從華南理工大學畢業(yè)后,曾在當時的省科學院工作過一段時間。暌違40年,再度回到這里,成為化學研究所的一名首席科學家,余龍感嘆:“我回家了!”
對這個十分熟悉又煥然一新的平臺,余龍將無盡的期待和展望,傾注進科研項目的規(guī)劃中。“河南是農(nóng)業(yè)大省,我們團隊選定的反應擠出連續(xù)生產(chǎn)聚乳酸、環(huán)保型保水緩釋化肥包裹材料、全淀粉可生物降解材料等研究方向,都立足于省內資源稟賦和產(chǎn)業(yè)現(xiàn)狀。希望能盡快產(chǎn)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實現(xiàn)技術轉化和應用,更好助力河南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他說。(本報記者 師喆)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