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梆戲曲藝術博物館
宛梆《三院禁約碑》選段:菊潭縣好地方令人向往,早有勝名天下揚,滿坡的黃花兒錦繡一樣,金燦燦招引來蝶舞蜂忙……
【資料圖】
宛梆(河南省內鄉縣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每周三和周六晚上七點半,河南南陽內鄉縣宛梆劇團的演員們會通過網絡平臺為觀眾現場演唱。宛梆由明末清初陜西同州梆子與南陽民歌小調結合而成,因此,在這獨特的音韻間既有陜西梆子的高亢激昂,也有中原音樂的平整規范和南國楚樂的清麗委婉。桐柏山歌:桐柏山高接云天,淮河源頭茶滿山,自古山城多茶山。要問綠茶香不香,好山好水潤心田。
地處豫、鄂、陜交界處的南陽,位于中國南北方自然地理分界線上。春秋戰國時期,這里被稱為“宛”,當時楚國的始都丹陽就在現在河南和湖北交界的丹江口水庫一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老南陽》一書作者殷德杰說,雖然如今南陽歸屬河南省,但在歷史上,南陽卻和楚文化不可分割。
南陽淅川丹江口水庫風光
殷德杰:南陽的桐柏縣和湖北隨州接壤,桐柏人就具有“楚人善歌”的這種特質。南陽是中國楚文化、漢文化的發源地,是中國楚漢文化最豐富的地區,也是最集中的地區。因此南陽的文化受楚國影響較大,特別是東漢時期,南陽是“南都”,經濟繁榮,文化燦爛,其最好的證據就是可與敦煌壁畫媲美的南陽漢畫像石,因此楚風漢韻就成了南陽的文化符號。
歷史上,南陽為秦漢之際經濟文化要地,秦實行“書同文”的政策,許多古音古字古詞得以保留于民間至今。南陽師范學院教授聶振弢說,南北之中、東西相承的文化特性也烙印在南陽獨特的宛西方言中。
南陽淅川丹江口水庫風光
聶振弢:宛西方言保留著中國古漢語的讀音,傳到南方,比如宛西方言“路、六、綠”都是讀“lou”,現在武漢方言中,還和這邊讀音一樣,韻母“u”發“ou”的音。還有兒化音,宛西方言不讀卷舌音讀平舌音,比如“兒子”(er zi)讀成(e zi),現在閩南話兒化音還是平舌音,和普通話都有很大差別。
南陽民歌旱船調《南陽府》:你別說咱南陽府沒有景致兒啊!王府山兒緊靠油坊坑啊……
在南陽民歌《南陽府》的演唱者、南陽民俗文化專家黨鐵九看來,南陽方言豐富多彩,比如,“瓦片”的“瓦”在南陽方言中,還可以形容跑步的姿勢。
黨鐵九:“他瓦著腰跑”顯示他的姿態,彎著腰,腿弓著,“瓦開跑”跑的動作比較迅速,聲調又是另外的聲調。南陽話說起來比較形象、比較意會。請人吃飯,坐好了之后,“來來來,叨叨叨”,讓大家吃菜,南陽人熱情、真誠、好客。既有濃郁的中原韻味,又有鮮活的儒學風采,表情達意準確生動,極富表現力。
南陽城貌
西鄰關陜,東達江淮,南通荊湖,北據三都,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讓南陽兼得幾地風流,成為融合黃河、長江文化的楚漢文化發源地之一。這座千年古城的聲音,流傳在金戈鐵馬的歷史風云中,散落在隨處可見的市井蔥蘢里,也傳唱于親切溫暖的鄉音歌謠中。
宛西方言童謠:路邊有個竹子園,種了六年,綠瑩瑩,一叢叢,里面傳來讀書聲……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0
頭條 22-08-30
頭條 22-08-30
頭條 22-08-30
頭條 22-08-30
頭條 22-08-30
頭條 22-08-30
頭條 22-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