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王俊生 高君曉 王辰 常歌 郭冰川 嘉寶 河南廣電融媒體記者 王甜甜/文圖
山上,巨大的風力發電扇葉追風逐月,輸出清潔電能;山下,誕生60余載的綠色礦山生機勃勃,源源不斷挖出“烏金”,輸送到四面八方;穿城而過的湛河、碧波浩渺的白龜湖,幾經治理,水清河暢,碧水潤鷹城,綠色入畫來。
2016年,平頂山首次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紅嘴鷗,當時的數量只有幾十只,現在每年來此越冬的數量達到6000多只。不僅如此,這里更成為包括世界瀕危物種中華秋沙鴨在內的數百種野生鳥類生活棲息的天堂……
(相關資料圖)
蓄積發展新動能,向綠而行變“美城”。十年來,平頂山市委、市政府矢志不渝推進“五大轉型”,全力晉位次爭上游走前列謀出彩,讓綠色成為高質量轉型發展的亮麗底色,完成了從煤城到美城的蛻變。
67年老礦山 邁向智能化
“井下集控中心收到請回復,現在是否能夠一鍵啟動。”“收到,井下已具備一鍵啟動條件,可以啟動。”8月8日上午,在平頂山市平煤股份二礦集控室里,工作人員與井下工作人員正在進行一鍵遠程啟動的操作。
記者在集控室的大屏幕上看到,平煤二礦己17-23050薄煤層工作面在地下四百多米,通過監控畫面,不僅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井下設備的運轉情況,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工人的工作狀態。大屏幕的下方是一個一體化集中控制系統平臺,它依托于數字技術,不僅可以實現井下所有設備的數據監測,還可以實現一鍵遠程啟動。
“其實比起一鍵啟動,更重要的是遠程一鍵暫停,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可以一鍵緊急制動,保障生產安全。同時,還可以和井下工作人員進行及時語音視頻通訊,實現信息的同步。”工作人員介紹說。
平煤股份二礦是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最早興建、最早投產的一座礦井,它于1955年動工,已有67年歷史,是座當之無愧的老礦。就在2021年,經過河南省工信廳驗收,二礦建成為河南省級智能化示范煤礦,同時,擁有全國首個三機一體的智能化集控中心。
自從有了三機一體+智能系統的加持,礦井的壽命大幅延長,開采量不斷增加。今年以來,該礦持續探索薄煤層智能化綜采設備的高效運用,依靠技術賦能礦井發展,為礦井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投入薄煤層智能化裝備后,采面原煤月產量由原來的4-5萬噸提高到13萬噸,現場作業人員由原來的20人,減少到9人,安全水平持續鞏固,職工勞動強度不斷降低,經濟效益大幅提升,人均產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中國平煤神馬控股集團二礦礦長郭明生說。
5G加快“智慧礦山”發展步伐
當礦山遇上5G,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平寶5G智慧礦山項目,是河南省第一個智能化煤礦、第一個運用5G技術采煤的礦井。該項目總投資500萬,建設井下5G無線專網,初期部署基站6個,實現井下綜采面260米和巷道1400米5G信號覆蓋,實現工作面高清視頻監控及設備狀態監控數據無線傳輸等應用。賦能煤礦智能化建設,助力煤炭行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邁進。
5G+VR可視化采煤、5G+掘進機遠程控制、5G+智能駕駛電機車、5G+安全生產管理平臺……走進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平寶公司遠程調度室,高度集成化、自動化、智能化的“安全生產信息共享平臺”備受矚目,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的應用,坐在調度室就能對數百米井下的設備進行無線遠程控制。
對于煤炭企業而言,其生產過程主要在井下進行,而礦井下的生產環境相對惡劣,人身安全隨時會面臨威脅,這就要需要在實際生產中盡量實現遠程集控,以減少井下工作人員數量,規避安全風險。
“5G﹢智慧礦山”采用智能化高清可視化系統,通過工業級4K防爆攝像機與5G網絡相結合的方式,徹底解決綜采工作面監控難的問題,可隨時隨地查看生產現場畫面,實現綜采設備遠程集中控制。
“煤礦智能化建設,實現了生產過程少人化、無人化,不僅優化了生產系統,提升了生產效率,而且改善了作業環境,促進了集團煤炭產業安全、高效、綠色和高質量發展。下一步,我們要加快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力爭到2025年底,全面實現生產、安全、經營、管理和信息數字化,所有煤礦建成省級智能化礦井。”中國平煤神馬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毛說。
向綠而行 “煤城”變“美城”
“水清、岸綠、城美、人美,這是我幾年來在白龜湖工作的切身體會。”8月9日,在平頂山市白龜湖畔,正執行巡邏任務的湛河區白龜湖事務綜合服務中心主任丁俊偉說。
多年來,他也見證了白龜湖生態環境的一步步向好。如今的平頂山白龜湖濕地公園,一年四季風景如畫,也吸引了紅嘴鷗、中華秋沙鴨在內的數百種野生鳥類生活棲息。這里不僅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更吸引了不少網紅和攝影愛好者前來打卡。
礦山智能化、生態環境的好轉只是平頂山向綠而行的幾個側面縮影。近年來,平頂山市狠抓生態廊道、農田防護林、特色經濟林等國土綠化生態建設,推進山區森林化、平原林網化、城市園林化、鄉村林果化,打造天藍地綠水凈、宜居宜業宜游的“森林平頂山”。目前,平頂山市擁有林地面積43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7%。而這個數據,十年前僅為32%。
湛河兩岸打造綠色生態景觀帶,建成綠道總長度160.8公里、綠化面積580公頃的濱河帶狀公園,沿岸有三個大型公園和58個節點景觀小品,呈現出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生態美景。2020年,湛河被水利部命名為“全國第二屆最美家鄉河”。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橫亙在市區北部的幾十座矸石山是大氣污染的重要源頭,平頂山市采用覆土綠化、轉移填埋、資源利用等方式,將矸石裸露、塵土飛揚的“污染源”變成植被茂密、鳥語花香的矸石山公園。
平頂山利用采煤沉陷地先后建成了白龜湖濕地公園、東湖公園、白鷺洲濕地公園等生態濕地,栽種植物100余種,實現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美麗景觀。
平頂山市實施生態修復的“大手筆”,遠不止這些:扎實推進實施碧水工程行動計劃,實施“四水同治”,嚴格落實“河長制”“湖長制”,保障白龜山水庫、昭平臺水庫、石漫灘水庫水質100%達標,繪就“三山秀美河湖清,百川碧水潤鷹城”的壯美畫卷。
在修復生態的同時,平頂山市還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淘汰落后、過剩產能,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率。近年來,平頂山市共關閉煤炭礦井14座,壓減煤炭過剩產能282萬噸,淘汰落后煤電機組67萬千瓦,風電爭取到國家建設規模158.7萬千瓦,裝機達到57.2萬千瓦,光伏裝機達到82萬千瓦;整治取締“散亂污”企業8263家……
“棄”舊擇新、向綠而行,補短板、育動能,“兩山理論”的平頂山實踐,推動著“煤城”向“美城”精彩蝶變,推動著平頂山在高質量轉型發展寬廣大道上行穩致遠。
“十四五”發展目標已經擘畫,平頂山現代化建設新征程業已開啟,更好更美的鷹城正在走來。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