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三門峽市全景
在河南省三門峽市陜州區(qū),一場傳統(tǒng)婚禮正在進行,兩個家庭喜結(jié)連理。彩旗獵獵,嗩吶高奏,千年風土人情匯聚在黃河之畔。司儀趙長省說,這婚禮處處流露出地道的陜州風格。
(資料圖)
趙長省:孩子叫父親叫“爹(die)爹(diao)”,媽媽叫“mao”,這就是我們當?shù)氐姆窖浴慕裉扉_始叫媽,這個“mao”呢,就更親,就是我們陜州地方方言。
這獨特的陜州方言,伴隨著三門峽的市井生活不斷生長變化,鐫刻在一代代黃河岸邊人的生活記憶中,生生不息。
《黃河船工號子》舞臺演繹
《黃河船工號子》:東風起來了,起來了,喂喂吼,喂喂吼,起來了,喂喂吼,喂喂吼,大將軍八面威風,二將軍開路先鋒,喂吼喂吼喂喂吼……
“船過三門峽,如過鬼門關”,在黃河大“幾”字彎奔流向東的急流險灘上,這千百年來船工拉纖渡河的民歌《黃河船工號子》聽來格外雄渾嘹亮。三門峽社科專家李鴻雁說,古老漕運河道里先民的智慧和汗水,就烙印在這聲聲吶喊中。
李鴻雁:我們當?shù)厥侨〗唤缣帲@個口音中會有山西的,還有一點點陜西的,也有我們當?shù)卦ノ鞯模热琰S河是黃(huo),有點兒像蒲劇,而蒲劇就是陜西和山西交界處流行的,幾棵樹(讀)幾(kuo fu)。豫西地區(qū)口音,說話平淡,平聲多,不好聽,上下起伏不大,但是好懂,便于南來北往的客商們更容易聽懂。語言是溝通的工具,要讓人聽不懂怎么溝通?
三門峽中流砥柱(中流砥柱位于三門峽大壩下方的激流之中)
相傳大禹治水,揮神斧將高山劈成神門、鬼門、人門三道峽谷,引黃河之水滔滔東去,三門峽因此得名。然而,三門峽正式成為一個行政區(qū)劃還只是六十多年前的事,此前上千年的歷史中,這里一直被稱作陜州,陜西的稱謂正是因為它在陜州以西。
函谷關(中國古代關卡,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
黃河流經(jīng)崤函大地,孕育了燦爛的地域文化,也深刻地影響了當?shù)氐恼Z言習俗。河南省崤函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展示館管理員蔡保莊說,秦漢官話所記載的《完璧歸趙》的典故,在如今的三門峽方言中依然能窺得一二。
蔡保莊:吃飯吃完了是“吃畢了”,干活干完了叫“干畢了”。在《完璧歸趙》中,“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這個“畢”字,也是同樣的意思,一脈相承。《詩經(jīng)》中“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陜州說“你坐我邊干”,也是用的這個“干”。中午歇會,(說)“少寐一會”,講的就是《詩經(jīng)》里的語言。
三門峽市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望三門,三門開,黃河之水天上來。從仰韶文明到函谷雄關,從假虞滅虢到秦趙會盟,根植于黃河流域的黃河文化從未遠去,它一直伴隨我們的腳步一路前行,歷久彌新。
《黃河船工號子》:天下黃河幾道彎?幾道彎里有桃園?桃園共有幾棵樹……
監(jiān)制丨高巖
策劃丨武俊山 李謙
記者丨王澤華 齊鶴 崔軍廷 張新昊 任江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