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文物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加強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推動新時代河南文化強省建設。
作為歷史文化遺產重要部分,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承載著城鎮記憶和變遷,是城鎮的文化命脈和靈魂。我省歷史文化村鎮數量較多,且類型豐富。截至目前,我省現有各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97個,其中包括南陽市淅川縣荊紫關鎮等10個國家歷史文化名鎮、焦作市修武縣云臺山鎮一斗水村等9個國家歷史文化名村,以及41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和37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我省在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利用方面取得了諸多成效,但仍存在規劃科學有待加強、資金和人才缺乏以及保護利用創新不足等問題。”省文物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意見》明確了文物保護利用總體要求、主要任務、保障措施,強調深入挖掘和闡發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文物資源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推進中原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文物活起來、將文脈傳下去。通過加強歷史文化集中區域文物保護,實現城鄉建設與美麗河南互促互進、和諧發展,使文物保護利用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眾,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
如何發展資源融合、優勢明顯的歷史文化村鎮?如何正確平衡城市發展與歷史文化保護的關系?根據《意見》,我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文物保護利用明確了加大文物資源梳理普查和認定、制定完善地方法規和保護規劃、加強對不可移動文物的有效保護、有效促進文物活化展示利用、強化文物價值闡釋和宣傳、推進革命文物保護傳承和弘揚、強化文物保護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推動文物安全責任機制落實八大任務。積極開展全省各級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范圍內不可移動文物的認定和登記,積極推動省級名城保護條例修訂,指導地市完善地方法律規章,規范文物保護規劃和項目實施審批程序。不斷加大城市考古與遺址保護力度,嚴格落實建設用地“凈地”供應制,正確處理城鄉發展與文物建筑保護的關系。深入挖掘文物資源歷史價值和旅游資源稟賦,夯實文旅融合的物質支撐,加強文物宣傳,依托深厚革命歷史和豐富紅色資源,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傳播文物文化精髓和時代價值。與此同時,繼續加強文物保護機構建設和專業隊伍建設,健全人才培養機制,實施新時代文物人才建設工程。
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利用并非某個部門的職責,而應由全社會共同參與。《意見》強調支持社會力量依法依規合理利用文物資源,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文化產品與服務,并將歷史文化資源安全工作全面納入各級政府考核評價體系。同時,推動文物保護由搶救性保護向搶救性與預防性保護并重、由注重文物本體保護向文物本體與周邊環境整體保護并重轉變,將文物搶救出來保護起來,做好利用,讓文物活起來。
省文物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意見》的出臺將極大激發文物保護利用創新發展活力,助力“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打造,有力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與文物保護,推動我省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何山)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