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19:30,一個特殊攤位——“急救地攤”,在長江路桐柏路長江公園橋頭“出攤”,并吸引了大量過往行人駐足。與其他攤位不同,“急救地攤”不賣貨,而是免費傳授心肺復蘇、呼吸道梗阻等危急情況下的專業急救技能。今日,記者走近了這些免費傳授技能的仗義“攤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不賣貨的地攤兒
“免費教、免費學,走過路過不要錯過!”自7月8日起,一家名叫“急救地攤”的攤位,在鄭州市各個角落頻頻“出攤”。與其他攤位不同,“急救地攤”不以出售貨物為目的,而是以傳授技能為己任。“攤主”是由鄭州市紅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組成,義務為過往的行人講解并演示心肺復蘇、呼吸道梗阻、燒傷溺水等危機情況下的專業急救知識、技能,以及相關法律保障知識。
7月12日晚,再次在長江路桐柏路長江公園橋頭出攤的“急救地攤”,吸引了大量過往行人。“學了以后有可能一輩子用不上,但你用上一次就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紅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務隊副隊長李中洲,一邊以跪姿用假人進行按壓教學,一邊告訴圍觀路人:“黃金救援4分鐘,如果能及時接受心肺復蘇,搶救過來的幾率是很大的。”
在他的動員下,不少市民紛紛嘗試剛學到的技能。“沒想到,心肺復蘇是一件這么累的事,”一名嘗試做過心肺復蘇的路人一邊喘著粗氣一邊說:“但掌握了這個技能,就可以更好的保護身邊人了,還是很有意義的!”
見到市民們學習急救的熱情高漲,為了讓急救知識傳播更快、更廣,家住北環的紅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務隊志愿者歐陽友利,在北三環豐慶路東北角廣場前,開了一個“分鋪”,方便北環附近的居民了解掌握急救技能。
其實,像李中洲、歐陽友利等熱心講解的“攤主”,除了急救理論知識扎實外,實踐經驗也可謂極為豐富。他們所在的鄭州紅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務隊,在遇到突發緊急情況后,總會第一時間沖上去,對傷者施以援手。
仗義的“攤主”們
在鄭州市民小何眼中,鄭州紅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務隊志愿者是一群類似都市“超級英雄”般的存在,“關鍵時刻行俠仗義,該出手時就出手”。
7月7日下午,他在鄭州市梧桐街上高速騎行電動車時,不慎撞在了停在路旁的一輛面包車上。一瞬間,摔倒在地小何頭暈眼花,右腿也不能動彈,豆大的汗滴不斷滴落。
茫然無措之際,兩名女士趕到。她們利落的設置好路障,然后查看起小何的傷情。在確認其右腿并未骨折后,將他扶到陰涼處,拿出隨身攜帶的急救包,為小何擦傷的面部及腿部進行了消毒、冰敷處理。后來,小何通過交警得知,兩名女士正是鄭州紅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務隊志愿者宋芬蘭和李繼閣。
而類似這樣仗義出手的故事,在鄭州紅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務隊的幾個微信群中不斷上演:
副隊長李中洲曾在孩子幼兒園碰到一名兒童在吃飯時喪失意識,他緊急對孩子進行氣道異物梗阻急救處理,3分鐘后成功救活孩子;志愿者王麗在高速路上發現一輛大貨車側翻,司機被關在駕駛室里出不來,王麗停下車爬到大貨車頂部,奮力拉開一側駕駛室車門,將困在其中的司機父子救出;志愿者張庭燦在隴海路交通路口遇到一名中年男士忽然心搏驟停,他立即上前,用心肺復蘇法河幫助路人撐到了救護車趕到……
在這支由1000余人自發組成的鄭州紅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務隊中,幾乎每個人都懂得創口緊急處理、心肺復蘇、海姆立克等急救知識和方法。而被他們救助過的人,把他們親切的稱作“鄭州急救天團”。
人人得急救的愿景
“急救天團”的隊長馮海河是一名律師,而他建立這個團隊的初心,起源于十三年前的一個夏日午后。當時,一位老太太倒在了路邊,當他從人群中擠上前想要幫助老人時,圍觀路人的一句“你不懂急救可別亂動”,讓他猶豫了。后來當救護車最終趕到時,老太太已經離開了人世。
這個經歷讓馮海河深感遺憾,面對突發意外,如何才能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讓他心心念念。于是,他報名參加紅十字會緊急救護培訓,并順利取得了救護員證。
2016年,馮海河在去機場的途中,發現一名路人突然倒地,他上前檢查后判斷,這是心搏驟停!馮海河迅速撥打120,并對患者進行心肺復蘇。經過人工呼吸及數十次按壓,患者終于緩過一口氣,恢復了心跳。把路人從死亡線上救了下來,給了馮海河極大的鼓舞,從那時起他身體力行、扶危濟難,累計施救了百余人。
在他的感染下,越來越多的律師同行、醫護人員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都投身到這項公益事業中。雖然團隊越來越壯大,但馮海河認為,“面對遭遇意外倒地的人,雖然每個人心中都會涌起善念,但大多數人還是或擔心惹上麻煩不敢救,或害怕幫倒忙不會救。”
為了讓人們打消這種顧慮,馮海河成立了“河南省律師協會紅十字志愿服務宣講團”,深入學校、企業、社區等基層宣講法律知識和急救常識,教大家不僅學會如何施救,還懂得留存證據,用法律做后盾最終敢于伸出援手。
此番的急救地攤,就是志愿者們普及急救知識、技能,以及相關法律保障知識的又一次創新性嘗試。馮海河和志愿者們認為,當人們在生死攸關的危急時刻,身邊多一個懂急救的人,就可能會多一份活下來的希望,他們有一個愿景,就是“人人學急救、人人敢急救,人人得急救”。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0
頭條 22-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