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動我省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發展工作,近日,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修訂印發《河南省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導則(試行)》(以下簡稱《導則》),明確提出保護與發展工作協同并進,努力實現“以保護促發展,以發展強保護”的目標。
傳統村落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被譽為鄉村歷史、文化、自然遺產的“活化石”和“博物館”。河南傳統村落是中原農耕文化的集中代表,形成了黃河文化的源頭活水。
“截至目前,我省共有205個國家級傳統村落,正確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系,保留傳統村落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延續性,完善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培育特色產業,全面提升傳統村落可持續發展能力,才能實現‘ 把傳統村落改造好、保護好 ’的目標。”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導則》堅持以保護為主、合理利用,整體保護、活態傳承,以人為本、村民主體,尊重規律、因村施策的編制原則,根據傳統村落空間分布情況,科學細致指導我省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工作,重點圍繞傳統村落資源調查評估、保護規劃、發展規劃、實施保障及規劃成果等5個方面,細化明確了工作內容、標準和要求。在保護好各類歷史文化資源的前提下,合理發揮村落的文化價值、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尊重自然發展規律,不大拆大建 ,不挖山填湖,要看得見山、看得見水,尊重村民的主體地位,引導其自主參與到村落保護、修繕、改造改建等活動中來。
“較之前試行版,修訂版新增了審查內容、圖紙要求等事項,刪除了土地生態修復部分的相關內容,同時對保護發展規劃的定位做了重新調整,確保了《導則》的科學性,強化了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的可操作性。”該負責人指出。
《導則》對傳統資源調查、村落檔案制作管理、現狀特征分析、資源價值評價、保護規劃評估等內容進行了規范明確,為做好基礎資源調查工作提供了基礎支撐。《導則》明確指出,在進行傳統村落保護工作時,要提前做好調查評估等系列工作,制作電子版村落檔案,并對保護對象、保護區劃定等確定了具體要求,對傳統村落的核心保護對象包括自然景觀、格局風貌、傳統建筑、傳統文化等四個方面制定了相應保護措施。
對于如何發展傳統村落,《導則》則強調優化用地布局、謀劃產業發展,注重改善居住條件、道路交通、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等人居環境,結合傳統村落風貌特色,全面塑造獨具特色的村落整體風貌,明確設計引導要求,突出傳統村落歷史風貌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延續性。(何山)
頭條 22-07-06
頭條 22-07-06
頭條 22-07-06
頭條 22-07-06
頭條 22-07-06
頭條 22-07-06
頭條 22-07-06
頭條 22-07-06
頭條 22-07-06
頭條 22-07-06
頭條 22-07-06
頭條 22-07-06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3
頭條 22-07-03
頭條 22-07-03
頭條 22-07-03
頭條 22-07-03
頭條 22-07-03
頭條 22-07-03
頭條 22-07-03
頭條 22-07-02
頭條 22-07-02
頭條 2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