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河南省制造業頭雁企業培育行動方案(2022—2025年)》(簡稱《方案》),明確了培育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等內容。
培育目標方面,《方案》提出,到2025年,力爭在產值規模30億元以上的傳統產業企業、10億元以上的新興產業企業、1億元以上的未來產業企業中,認定一批頭雁企業,形成十百千億級優質企業雁陣。力爭新增千億級企業2—3家、百億級企業20家左右、10億級新興企業100家以上,帶動5000家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形成一批萬千億級產業集群、現代化產業鏈,群鏈主導力顯著提升。
同時,《方案》圍繞提升企業創新引領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企業群鏈帶動力、提升企業成長支撐力等四方面提出一系列重點任務。
具體包括:
提升企業創新引領力:
培育創新龍頭企業。做強創新主體,引導頭雁企業對標世界一流、國內領先創新型企業,加快晉檔升級,推動具有一定基礎的創新型龍頭企業晉級為“獨角獸”企業和成為行業創新領導者。鼓勵企業申報國家工業強基項目和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爭創國家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
發揮創新帶動作用。引導頭雁企業加大技術創新研發投入,主導或參與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協同技術攻關,“揭榜掛帥”國家重大創新專項,突破一批前沿引領技術和“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加強產學研用合作,引領重大創新成果轉移轉化,帶動提升創新鏈整體能效,成為打造制造業創新高地的主力軍。
引導頭雁企業大力實施新技術改造工程,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為轉型升級賦能;加快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水平,創建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等示范標桿;延伸拓展新興產業領域,實現換道領跑,引領全省制造業轉型升級。
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方面:
提升質量品牌。引導頭雁企業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工程,加強全面質量管理和品牌建設,增加優質供給,打造更多河南制造精品,爭創各類質量品牌榮譽;主導或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等制(修)訂和推廣應用,開展商標國際注冊,創建世界級品牌。
積極拓展市場。支持頭雁企業創建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研發推廣填補國內空白、替代國外進口的產品,鼓勵企業開展線上線下營銷,發展跨境貿易,創新營銷模式。
提高管理水平。引導頭雁企業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合理調整業務流程、組織架構和管理模式,加快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支持企業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引導企業提高精益管理水平,加強內部成本管控,優化資源要素配置,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
提升企業群鏈帶動力:
塑造產業鏈競爭新優勢。推動頭雁企業平臺化發展,增強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整合能力,成長為產業鏈生態主導型企業,增強產業鏈競爭力和穩定性。依托頭雁企業綜合競爭優勢,加快補鏈延鏈強鏈,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形成一批產業特色鮮明、配套服務完善、分工合作高效的先進制造業集群。
帶動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引導頭雁企業打造開放式“雙創”平臺,向中小企業開放創新資源、共享生產要素、提供資金人才支持等,形成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發展、中小企業為大企業注入活力的融通發展格局。鼓勵頭雁企業促進企業間配套協作發展,帶動培育一批“專精特新”“瞪羚”、科技小巨人等企業。
帶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支持頭雁企業延伸生產服務鏈條,加快生產模式向產品、服務和整體解決方案并重轉變。支持企業“裂變”專業優勢,發展科技服務、創意設計、檢驗檢測認證等生產性服務業。依法支持符合條件的頭雁企業設立企業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提高大型制造設備、生產線等融資租賃服務能力。
提升企業成長支撐力:
強化招商引資。按照重點產業鏈招商圖譜,依托頭雁企業開展以商招商,積極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重點引進一批產業鏈補短板項目,提高產業鏈完整度。支持企業引資與引智引技相結合,開展集群式招商,形成產業發展集群效應。加大“獨角獸”、隱形冠軍企業引進力度,各地可“一企一策”給予支持。
夯實項目支撐。將投資5億元以上的先進制造業項目、1億元以上的新興產業項目、3000萬元以上的新技改項目納入項目庫管理,需清潔生產審核的項目須通過清潔化改造驗收后方可納入。健全“要素資源跟著項目走”機制,著力解決土地、資金、環境容量等要素制約難題,加大項目推進實施力度,推動項目盡快竣工達產,形成新的增長點。
鼓勵整合提升。引導頭雁企業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走出去”參與全球資源整合配置,通過市場化增資擴股、兼并重組、股權置換等方式做大做強。頭雁企業兼并重組省外產業鏈關鍵企業和項目的,鼓勵各地按照相關政策給予支持,對重大兼并重組項目可“一事一議”給予支持。
在保障措施方面,《方案》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頭雁企業申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和省級其他專項資金等。鼓勵頭雁企業申報國家級各類獎補資金。落實減稅降費相關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支持企業加快做大做強。
落實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制度,確保頭雁企業引進項目盡快落地。加強用電調度,積極推動頭雁企業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依法依規推動符合條件的天然氣用戶轉供改直供,降低企業生產要素成本。
同時,完善金融保障。落實頭雁企業上市掛牌“綠色”通道制度,支持頭雁企業利用銀行間債券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進行融資,拓寬直接融資渠道。鼓勵銀行與創投、擔保等金融機構合作,創新投貸聯動模式。
頭條 22-05-25
頭條 22-05-25
頭條 22-05-25
頭條 22-05-25
頭條 22-05-25
頭條 22-05-23
頭條 22-05-23
頭條 22-05-23
頭條 22-05-23
頭條 22-05-23
頭條 22-05-23
頭條 22-05-23
頭條 22-05-23
頭條 22-05-23
頭條 22-05-23
頭條 22-05-23
頭條 22-05-22
頭條 22-05-22
頭條 22-05-22
頭條 22-05-22
頭條 22-05-22
頭條 22-05-22
頭條 22-05-22
頭條 22-05-22
頭條 22-05-22
頭條 22-05-22
頭條 22-05-22
頭條 22-05-22
頭條 22-05-22
頭條 22-05-22
頭條 22-05-22
頭條 22-05-21
頭條 22-05-21
頭條 22-05-21
頭條 22-05-21
頭條 22-05-21
頭條 22-05-21
頭條 22-05-21
頭條 22-05-21
頭條 22-05-21
頭條 22-05-21
頭條 22-05-21
頭條 22-05-21
頭條 22-05-21
頭條 22-05-21
頭條 22-05-21
頭條 22-05-17
頭條 22-05-17
頭條 22-05-17
頭條 22-05-17
頭條 22-05-17
頭條 22-05-17
頭條 22-05-17
頭條 22-05-17
頭條 2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