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評論員 李長需
疫情防控攻堅的大背景下,今天,微信群里看到了一則“重要通知”:“即刻起,各社區樓院凡是二七區人員或持有二七區工作證明的人員一律不能進出”,并且,工作單位在二七區的工作證明,門崗查驗時要一律沒收。
這則“通知”的發布者,是鄭州市某個小區的業主群, 同在一個城市屋檐下,卻被旁邊的鄰居或自家人“區別對待”了,這讓“二七區人員”或“持有二七區工作證明的人員”該怎么想?
之前,“疫情地域歧視”聽說的不少,比如武漢疫情初起后,湖北人在外省就業、復工、租房等被過度設防,各地擺出一幅避“鄂”不及的姿態;石家莊去年疫情期間,石家莊籍大學生因其石家莊籍身份無法入住邯鄲市酒店并被迫流浪三天……以至于去年就有網友調侃:去年疫情歧視湖北人,今年輪流到河北人,明年輪流到哪個地方的人?隨后我們就看到了:“明年”輪到了上海,與上海交界處的一些地區,安裝了探照燈日夜死防,高速下路口還安裝了鐵絲網,防的就是從上海回來的人;即便是這輪疫情下的鄭州人或從鄭州返回的人,某地也高懸“舉報有獎”的大旗……但誰也沒有想到,鄭州人除了被外地人“嫌棄”之外,還出現了自己人“嫌棄”自己人的現象,即如這個“二七區人員”的被區別對待。
不難發現,疫情之下,已經形成了一條地域歧視鏈條,這種歧視跨越地界,跑得比病毒還要快,且不斷有人被納入某個被歧視群體范圍之內。人們的身份從受害者轉變為加害者,幾乎也沒有多少間隔。或許轉了一圈,發現地域歧視鏈的最后一環,很可能就是歧視者自己。這樣的周而復始的循環,不但城市之間互相看不透,就連城市內部之間也是看不透。
其實,在病毒面前,我們都是一樣的人類宿主而已,誰也不比誰高貴多少。要知道,我們共同的敵人,是病毒而非某個區域的人。
疫情面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該做的不是相互歧視而應該是互幫互助。鄭州這次疫情爆發后,更多的人展現的是命運共同體的胸懷,他們或千里支援,或聯防聯控,或相互扶持,或各盡其責,各種合作的消息不斷傳來,各種感人的故事不斷涌現。
而這些消息和故事所展現的溫暖和善意,才是最治愈人心的東西,也是我們戰勝疫情的強大力量。正如加繆在《鼠疫》中所寫的那樣:如果說世上還有什么東西值得永遠向往而且有時還能得到,那就是人間的真情。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7
頭條 22-05-07
頭條 22-05-07
頭條 22-05-07
頭條 22-05-07
頭條 22-04-30
頭條 22-04-30
頭條 22-04-30
頭條 22-04-30
頭條 22-04-30
頭條 22-04-30
頭條 22-04-30
頭條 22-04-30
頭條 22-04-30
頭條 22-04-30
頭條 22-04-30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