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評論員 陳思
據4月12日《光明日報》報道,近期,河北邯鄲市要求“停課不停學、居家不停教”,“市直中小學、幼兒園聞令而動,全市教育教學活動從線下到線上平穩轉換”。安徽六安市裕安區下發“幼兒園線上教學工作方案”,要求“立即開展線上教學”。新聞發出后,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作為一個未逃過應試教育傾軋,也未經歷過網課灌輸的年輕人,我還是慶幸的。畢竟,在我求學的過程中,上網和上課涇渭分明,一是虛擬世界的豐富多彩,一是課堂學習的熱火朝天。兩者對我而言,都是輕松愉悅的事。但上網課,就需要克服諸多人性與人體弱點。它算得上是一場對注意力、自制力、視力以及家長精力的一次全面挑戰。把這些挑戰擺在三四歲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面前,他們能輕松起來嗎?
幼兒園可以實現保育、教育兩種功能。幼兒教師可以提供專業化、系統化、科學化的課程。另外,幼兒們通過與同齡人一起接觸、學習,也更有利于他們養成平等觀,擺脫依賴,養成獨立自強的品格。但是無論想實現哪一種結果,現場教學與現實接觸,都是一個必要的前提。而缺乏現實接觸的幼兒園網課,很可能不是服務不斷檔,而是服務在打折。
疫情影響之下,可能有個別幼兒園正面臨營收腰斬的風險,近來常有家長與幼兒園方就“退費”問題產生爭議。而幼兒園網課的開設,有時也會成為園方的搪塞借口。可是“隔靴搔癢”的網課,終究不是足額的服務。要想得到家長們的認可,與其選擇一個單方輸出的網課,還不如在幼兒園教育與家庭中找到一個融合共通的結合點。比如改上網課為幫助家庭設計一些室內的親子游戲,讓教育與互動不止于線上;比如加大手工、音樂等趣味課程的比例,并引導孩子自己在家動手制作……
但無論是否繼續選擇網課的形式,更重要的一點是,家長們應該擺脫起跑線焦慮,先想辦法給孩子營造一個快樂無憂的童年。一個人的性格往往是童年心靈的敏感期形成的,成人的幸福感往往也與他的童年經歷緊緊相關。
想到20多年前的一天,一個四歲的男孩,正站在豫東長長的田壟上,試圖捕捉流云,認識車前草,偷窺一對蟋蟀的親昵,試圖面向四月的春風,嗅出天地的悠遠。他從那個蔥郁多彩的時光深處走來,似乎除了一張被曬得黢黑的臉外一無所獲,可是20多年后,每當他迷失在車水馬龍中間、游走在燈紅酒綠邊緣,每當命運的沉重撲面而來,他總能想起,在一個頹敗的村莊旁邊,有風的微妙觸感、夕陽的美妙畫面、昆蟲的奇妙交響,并漸漸釋然。那個沒有給他營生技能的從前,卻給了面對挫折與苦難的勇敢和淡然。
焦慮之后,依然無助。網課之外,還有童年。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