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張定有 通訊員 徐旺 徐冬冬/文圖
4月1日下午,南陽市召開文物資源保護與利用新聞發布會。
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王鳳劍,就黃山遺址的歷史價值及核心價值回答了記者提問。
王鳳劍介紹,黃山遺址近年考古新發現,在南北文化交流碰撞的關鍵地區、在距今五千年左右的關鍵時段,為研究中華文明的形成提供了關鍵材料,具有重大的文物和社會價值。
南陽黃山遺址是一處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面積約30萬平方米,文化層深約1--5米。2018年以來共發掘2400平方米,目前正在進行的考古發掘工作取得了重大收獲,被評為2021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2021年度中國社會科學院六大考古新發現、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引起了國內考古界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黃山遺址已被列為“考古中國——長江中游文明進程研究課題”重點項目,進入了國家級考古研究層面。
黃山遺址近年考古新發現,在南北文化交流碰撞的關鍵地區、在距今五千年左右的關鍵時段,為研究中華文明的形成提供了關鍵材料,具有重大的文物和社會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考古發掘確定黃山遺址是一處仰韶文化、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玉石器制作特征鮮明的中心性聚落遺址,在南陽盆地中遺址面積最大,遺跡規格最高,內涵豐富,反映了新石器時代晚期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發展的特點。為探討豫西南地區社會復雜化和文明化進程提供了重要材料。
二是該遺址新石器時代玉石器制作遺存以獨山玉石為資源支撐、其它地方玉材為輔助,存在仰韶文化晚期“居家式”作坊群向屈家嶺時期“團體式”生產模式轉變的規律。石家河文化時期也規模化生產玉石器、填補了中原和長江中游新石器時代玉石器手工業體系的空白,為探索當時手工業生產專業化和社會分工提供了重要線索。
三是仰韶文化坊居式建筑群是國內保存最好的史前建筑群之一,墻體存留高,內部設施齊全,大批遺物原位保存,生動再現了古人制造玉石器及生活的原始場景。特別是“前坊后居式”大型連間長房中的F1面積超過150平方米,極為罕見。
四是揭露出以陪葬大量豬下頜骨、玉鉞、弓箭、象牙器、少量陶器的大型墓葬為代表的屈家嶺高等級墓葬區,人骨保存甚佳,社會成員等級分明。可能具有編織功能成束骨針的發現為我國史前紡織考古提供了重要材料。
五是中原地區首次發現史前碼頭性質的遺跡,與自然河、人工河道、環壕一起構成了水路交通系統。體現出古人對水資源的重視和利用能力。
六是因獨山玉石具有很強的標識性,靈寶西坡墓地、鞏義雙槐樹遺址、湖北保康穆林頭遺址、沙洋城河遺址、淮濱沙冢遺址以及南陽盆地和其周圍的西峽老墳崗遺址、浙川下寨遺址、鎮平安國城遺址等多個遺址出土的多件和南陽黃山遺址相類似的獨山玉器,疑似為“黃山造”,這可能反映了該遺址生產的玉石器的交流范圍已超出南陽盆地,到達豫西、豫東南、鄂長江北岸廣大地區。
七是黃山遺址具有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保存完整、現代因素干擾少的良好區位優勢,已發掘出的仰韶文化晚期大型房址和屈家嶺文化大型墓葬等重要遺跡保存很好,具備極高的展示利用價值。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