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條網絡謠言在網絡傳播,上海連發辟謠。
上海浦東有人跪地聚集?謠言
3月29日,圈群傳出一段視頻。拍攝者用滬語加普通話表示,自己的手機被屏蔽了,只能用丈夫的手機進行錄屏,錄屏的內容是“很多人跪著,在嶗山四村、五村”。很多網友對這段視頻表示關注,向上海辟謠平臺留言詢問,究竟發生了什么。
上海辟謠平臺向權威部門求證獲悉,經上海市公安局網安部門初步核查,確定該視頻為通過人為憑空杜撰、移花接木和拼湊手法而成的虛假信息,并已鎖定發布人及其居所,將由公安機關對發布人制作、傳播該虛假視頻信息的行為依法予以處理。初步調查還顯示,該視頻發生在外省市。
上海辟謠平臺還注意到,在發布該視頻的平臺上,不少網友也留言,指出視頻是假的。網友表示,自己就住在嶗山四村或五村,社區中沒有視頻中的情況出現。還有網友直接表示:“這是謠言,我就住在這個小區,不要相信,不要傳播。”
上海有人撒錢后跳樓?謠言
3月27日,多段上海浦東某小區業主從樓頂拋撒現金的視頻在網上廣泛傳播,引發網友關注和討論。視頻畫面里,不少現金從空中紛揚落下,鏡頭外有人直呼“小區開始飛鈔票了”“怎么有那么多錢”,等等。這段視頻在社交平臺擴散后,又有人發布了一段標題為“浦東又有人跳樓了,先撒錢然后跳下來”的“后續視頻”,稱這名撒錢的當事人后來跳樓了。
事實真是如此嗎?記者多方求證獲悉:撒錢是真,跳樓是假。
據了解,網傳撒錢視頻發生于浦東新區當代清水園小區。3月27日,該小區發生了一名業主從樓頂往下撒錢的事情,但撒錢金額遠沒有網上傳言得那么多。事發后,小區居委和物業工作人員及時將撒落的錢全部收回,現已交還家屬。
據記者向花木街道聯洋二居委進一步了解得知,當事人有精神疾病就醫史,此前也曾發生過一次撒錢事件,并非如網傳所稱為疫情帶來的壓力所致。事發后,社區已積極聯系其家屬,協調盡快安排她就醫治療。
至于網傳當事人跳樓的視頻,記者從浦東公安部門了解到,網傳“后續視頻”與3月27日發生在浦東的撒錢事件無關,并不屬實。實際仔細觀看幾段視頻也能明顯分辨出:跳樓視頻中的居民樓外立面和當代清水園小區明顯不一樣。上海辟謠平臺進一步查證得知,這段視頻實際事發地為河北滄州,系有人蓄意“張冠李戴”,嫁接在了一起。
上海新一輪篩查首日,男子坐皮劃艇從浦東偷渡到浦西被抓?謠言
3月28日是上海開啟新一輪核酸篩查的首日,當晚開始,一男子劃皮劃艇被公安民警攔截的視頻在社交平臺廣泛流傳。
根據這段視頻的畫面內容,網友傳出多種說法,有的稱“男子從蘇州偷渡到上海”,有的稱“男子乘坐橡皮艇,從浦東偷渡到浦西”……
記者向上海警方求證獲悉,網傳說法都不是事實,視頻中劃皮劃艇的男子實際是蘇州河附近非封控小區居民,自述因在家無聊于是攜艇下水劃行,途中被民警攔截。
根據上海警方調查,3月28日17點15分許,蘇州河附近小區(非封控小區)居民柏某(37歲,核酸檢測為陰性),因疫情在家無聊,攜帶便攜式充氣皮劃艇從新湖明珠城附近蘇州河水域下水劃行,在半島花園附近水域被邊防港航分局巡邏民警攔截。民警當場對柏某進行批評教育后,將他安全送回家中。
上海浦東唐鎮有超市老板確診,夜晚營業連累顧客?謠言
近日,一組微信朋友圈對話稱,上海浦東新區“唐鎮27日超市搶貨,目前超市老板已確診,檢測報告是滯后的”,且有“360名去過超市的人等待疾控中心處置”。對話未提及是唐鎮哪家超市,但“超市搶貨”的描述以及精確的數字讓網友半信半疑。
上海辟謠平臺多方求證獲知,截至3月28日中午12時,唐鎮僅一家超市因相關人員核酸篩查結果異常而封控。該人員于3月27日下午3時左右在抗原自測中發現結果呈陽性。屬地居委會下午就對超市采取封控措施,不再營業,不存在該超市當晚有人搶購并感染多人的情況。
造謠傳謠需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9日晚,上海發布刊文介紹疫情防控期間常見法律問題指引,其中提到造謠傳謠的法律責任。
1、造謠傳謠擾亂公共秩序的,應承擔行政責任。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散布謠言,謊報疫情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2、造謠傳謠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發的《關于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法發〔2020〕7號),造謠傳謠情節嚴重的,可能構成以下犯罪:(1)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編造虛假的疫情信息,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虛假疫情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以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定罪處罰,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尋釁滋事罪。編造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信息,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起哄鬧事,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糾集他人多次實施該類行為,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處罰金。
3、造謠傳謠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民法典》明確民事主體的人格權受法律保護。編造、散播謠言或者對他人進行侮辱、誹謗,侵害他人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人格權的行為,均需依法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來源:映象網綜合環球網、上海發布、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等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