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 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錨定“走在前列、全面開創”“三個走在前”總遵循、總定位、總航標,推動山東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山東省政府印發了《“十大創新”2022年行動計劃》《“十強產業”2022年行動計劃》《“十大擴需求”2022年行動計劃》。今天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山東省“三個十大”2022年行動計劃。
2022年省級科技創新發展資金增長10% 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0%以上
《“十大創新”2022年行動計劃》在科技研發創新方面提出,突出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平臺賦能、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和優化創新創業環境;2022年省級科技創新發展資金增長10%,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0%以上。在人才引育創新方面,加強重點人才隊伍引育和人才自主培養,支持各類人才發揮作用,力爭新增國家級省級領軍人才1000名左右。在營商環境創新方面,著力優化政務環境、市場環境、要素環境、人文環境、法治環境、服務環境,力爭在全國第一方陣中持續爭先進位。在數字變革創新方面,突出治理方式、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數字變革,強化數字變革基礎支撐,2022年數字經濟總量增幅超過11%。在產業生態創新方面,構建更加安全完整的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培育更加協同的產業集群,2022年130個“雁陣形”產業集群規模達到6.3萬億元,200家領軍企業營業收入突破2.3萬億元。在要素保障創新方面,創新能耗、土地、環境容量、資金、數據等要素配置方式,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在民生改善創新方面,深入實施重點群體保障、居民就業增收、教育均衡發展、群眾就醫服務、城鎮生活條件、農村人居環境等“六項提升行動”。在風險防控創新方面,堅決守好“一排底線”,有效防范和化解各類風險隱患。在文化宣傳創新方面,打造文明交流互鑒新高地,打造文化活態傳承新模式,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構建宣傳輿論引導新格局,推動文化強省建設實現新突破。在推進落實創新方面,完善“四進”機制、督查機制、考核機制,建立全鏈條閉環式推進落實體系。
加快產業“卡脖子”技術攻關 新建一批開放式大學科技園
山東省科技廳副廳長潘軍介紹,“十大創新”行動計劃將加強“科技研發創新”擺在首位,凸顯了科技創新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今年,山東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速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以科技創新支撐“十強”產業高質量發展。
加快攻克一批關鍵技術。啟動省基礎研究十年行動,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醫藥、海洋科學等領域,組織實施一批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加快構建龍頭企業牽頭的體系化、任務型創新聯合體,在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氫能等領域,組織實施100項左右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加快產業“卡脖子”技術攻關。
加快搭建一批創新平臺。在爭創國家級創新平臺方面,全力爭創海洋國家實驗室;抓好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力爭在分子與納米探針、礦山巖層智能控制與綠色開采等領域獲批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
加快壯大一批創新企業。加強科技型企業孵化載體績效管理,評選50家左右品牌孵化載體,新建一批開放式大學科技園。打造科技型企業培育升級版,力爭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3萬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3萬家,培育科技領軍企業200家。深入實施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支持2000家左右科技型中小企業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加快引育一批創新人才。發揮省自然科學基金培養作用,完善青年科技人才、省優青、省杰青的梯次培育體系。實施省海外優青計劃,常態化引進海外優秀青年人才。強化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等布局,實施海外工程師支持計劃,精準引進掌握產業核心技術的高層次人才與創新團隊。在重大科技項目組織實施中推行技術總師、青年副總師負責制,通過重大科技任務發現和培養戰略科學家、領軍人才、高層次復合型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形成戰略科學家培育梯隊。
將現代輕工紡織產業列入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
“十強產業”共計12個行動計劃,對“十強產業”規模質量目標、“五年取得突破”任務目標進行細化,提出主要任務236項,對技術創新、產業集群、領軍企業、重點項目、園區建設、品牌打造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提出任務要求,提出推進措施54項,通過財稅支持、人才支撐、要素保障等工作舉措,確保各項任務目標落地見效。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焉杰介紹,今年省委、省政府將現代輕工紡織產業列入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加大政策保障供給。我省編制了《現代輕工紡織產業2022年行動計劃》,將重點抓好六大行動,不斷優化產業供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開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行動。梯次培育產業鏈關鍵企業,遴選培育10家左右支撐帶動力強的集群領軍企業,新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單項冠軍、瞪羚企業20家以上。開展“專精特新”企業與“鏈主”企業專場對接活動,推動卡位入鏈、融鏈固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開展科技研發創新提速行動。新建一批創新載體,高標準建設國家先進印染技術創新中心、高端智能家電制造業創新中心,培育壯大10家以上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力爭新培育1家國家級紡織服裝創意設計試點示范園區,進一步夯實研發創新基礎。
開展智能化綠色化轉型行動。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深入實施“云行齊魯工賦山東”,推動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行業深度應用,用好云服務券政策,支持打造行業典型應用場景,爭取新增10個以上數字化車間、智能制造工廠、智能制造場景。
開展穩市場擴消費行動。通過“流量券”補貼方式鼓勵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山東制造網行天下·拓展年”行動,推動“產供銷”觸網蝶變。
開展產業集群升級行動。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進一步做大做強青島智能家電“雁陣形”產業集群,爭取培育2個“雁陣形”紡織服裝產業集群,打造10個高質量省級特色優勢食品產業集聚區。
開展人才強企行動。打造有實力的產業隊伍,培育5個公共實訓基地,進一步深化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強化在崗職工技能提升,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焉杰表示,在開展六大行動的同時,山東還將建立完善現代輕工紡織產業工作協調推進機制,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加大政策供給力度,強化金融保險支持,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培育綜合實力全國領先的千億級企業1家、百億級企業20家以上,努力打造全國具有較高區域影響力的集群品牌40個、具有較高行業影響力的企業品牌200個、具有較高市場美譽度的終端消費品牌500個。
今年擬實施重點項目1055個計劃 完成投資7000億元以上
《“十大擴需求”2022年行動計劃》圍繞基礎設施“七網”提出7個子方案,細化2022年實施項目責任單位、建設內容、投資規模、開工時間。據了解,圍繞基礎設施“七網”建設,我省今年擬實施重點項目1055個,計劃完成投資7000億元以上。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方面,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力爭2022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達到65%左右。在綠色低碳轉型方面,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降碳約束性指標和環境質量改善目標,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碳排放強度進一步降低,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6700萬千瓦。在工業技改提級方面,實施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10000個,工業技改投資規模達到5000億元。在數字賦能增效方面,力爭信息技術產業營收突破1.4萬億元、增速達到15%,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占GDP比重達到7%。在傳統消費升級方面,著力完善城鄉消費供給體系,擴大優質商品和服務供給,促進傳統消費提檔升級。在新興消費擴容方面,著力加快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積極培育消費新增長點,力爭實現全省網絡零售額快速增長。在養老托育拓展方面,重點建設改造敬老院120處,新增護理型養老床位3萬張,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達標率達到100%,新增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7萬個以上。在外貿固穩提質方面,大力發展外貿新業態,加快優化進出口結構,鞏固農產品出口優勢,擴大機電產品出口規模,推進外貿進出口固穩提質。在公共安全提升方面,圍繞森林防滅火、防汛防臺風、極端天氣應對、城鄉消防、綜合減災等工作,強化物資保障、搶險救援能力建設,提升公共安全保障水平。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