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得病之后,因為要照顧孩子,小華(為保護患者隱私,全文姓名為化名)只能抽出時間到附近撿撿廢品。東北的冬天很冷,每天天不亮,小華便裹著厚厚的大衣出門翻撿路邊的垃圾桶,她心里盤算著,再多撿一點,女兒今天的伙食,就能再加一個菜了。
2021年3月,家在吉林省的小玉腦袋突然長了個包,“那時從未把這個包塊和腫瘤聯系在一起!”對于女兒的病情,小華絲毫不敢怠慢,之后她帶著小玉到了醫院,在經過一系列檢查之后,孩子最終確診為alk陽性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
從那之后,小玉靠著“數都數不清”的吊瓶和藥丸跟癌細胞爭奪生命的空間。CT和磁共振前后做過十幾次左右,驗血通常三四天一次,病情反復時,她持續高燒,說話聲音小到需旁人俯下身湊近了才能聽得見。小華沒法向孩子隱瞞病情,這個年紀的孩子心思敏感細膩,相反,更多時候,反而是她從孩子那里找尋力量。
化療之后,小玉的頭發掉光了,這個正值青春的少女,面對疾病和生死已經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一次,她在手機上看《我不是藥神》,哭得稀里嘩啦。“你們哭,是動了惻隱之心;我們哭,是感同身受。”
因為丈夫身體不好,這些年來,小華一直在外靠做家政補貼家用。她不會多花一毛錢。能不買東西就不買,攢下的錢都寄回老家給孩子,冬天時手和臉被凍傷皴裂,她花1塊錢買了一瓶雪花膏,后來換成更便宜的袋裝面霜。
這個瘦小的女人,為了一份生計,一拐一拐的穿梭在這個城市,失落、無助、迷茫所有難過的情緒都在痛擊著她,而她卻要把這些難過全部藏匿起來,整理好心情尋找著下一份希望。
小華身上似乎天生就有一股韌勁,而這種韌勁遺傳自她的父親,“輕傷不下火線。”是父親在給她講戰爭故事時最常說的一句話,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小華遇到任何事情都不會輕易逃避。疼愛的外孫患病以后,小華第一次見父親落淚,他把自己僅存的積蓄給了她,并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治好孩子的病。
“家里現在花銷30萬左右,孩子父親身體不好,只能簡單干點農活,無法出去打工……”后續,孩子還需要繼續進行化療及康復治療。小華稱,無論經歷再多磨難,一定要帶孩子平安回家“只要不繳械投降,總能迎來勝利的那天。”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