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河南號”這條經濟大船如何行穩致遠?
2021年,河南省委工作會議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其中,“優勢再造戰略”作為“十大戰略”當中的重要內容,為河南產業升級指明了方向,引發廣泛關注。
2022河南兩會召開在即,在此背景下,大河財立方推出《2022:優勢再造看河南》特別報道,聚焦河南具備比較優勢產業的重塑之路,關注如何將河南“優勢”轉化為發展的“勝勢”,助力實現“確保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河南、確保高水平實現現代化河南”目標。今日推出第一篇,敬請關注。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陳詩昂文朱哲攝影
一條鄭渝高鐵湖北神農架段鋪軌的消息,成為12月8日大河財立方官方微博轉評贊最多的一條。交通工程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它關乎民生,更因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先導作用。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河南高鐵通車里程已達1979公里。隨著2022年鄭濟高鐵河南段通車,河南米字形高鐵也將基本建成。在中原大地上,“鐵公機”快速構建起河南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骨干和血肉,一個個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的打造形成,對交通優勢向開放優勢、經濟優勢轉變,發揮著關鍵作用。
但這些,顯然不是可以躺平的功勞簿。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河南提出,實施優勢再造戰略,推動交通區位優勢向樞紐經濟優勢轉變……
河南籌謀發展樞紐經濟多年
2021年9月初,河南省委工作會議提出實施優勢再造戰略,其中,推動交通區位優勢向樞紐經濟優勢轉變為重要內容。
很快,河南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推動;河南省發展改革部門開始起草相關實施方案,河南省交通運輸部門將“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規劃與樞紐經濟規劃進行聯合編制;為深入研究樞紐經濟方法路徑,河南省樞紐經濟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隨之謀劃成立……
當在網絡上檢索河南與樞紐經濟,這一詞在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然出現——
“積極促進產業融合”部分,提及“以鄭州等交通樞紐城市為節點,完善樞紐功能,以物流帶產業,以樞紐聚產業,培育高鐵、臨空、臨港產業,大力發展樞紐經濟”。
2017年3月,第十一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專門設置了“一帶一路”與樞紐經濟發展論壇;當年年底,河南省商丘市編制了我國第一部城市樞紐經濟規劃——《商丘市樞紐經濟發展規劃》。
但從公開信息看,何為樞紐經濟,在當時還處于概念形成階段。
有受訪專家認為,多年前,河南發展樞紐經濟的條件并不成熟。這可能也是為什么間隔四年時間,樞紐經濟直到2021年才“重回”政府工作報告——“以‘空中絲綢之路’為引領,全面推動‘四路’聯動互促、融合并進,促進全球高端要素資源匯流涌聚,加快航空經濟發展,著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樞紐經濟先行區。”
構建樞紐經濟將支撐河南城市經濟發展
2021年12月22日,在河南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會上,河南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李明東介紹,推動交通區位優勢向樞紐經濟優勢轉變,推動各類要素資源向交通樞紐集聚布局,接下來河南省將重點抓好航空經濟、高鐵經濟、陸港經濟、臨港經濟。
“交通運輸正開始由引領發展向價值創造階段過渡。”日前,談及河南提出構建樞紐經濟優勢的背景,河南交通運輸戰略發展研究院院長龍志剛如此回應。
“以城市為載體的樞紐經濟發展呈現出全新的發展格局。與此同時,我國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已經戰略成型,交通運輸服務組織走向前臺,在快遞、航空、高鐵、公路等領域形成平臺和網絡模式,并與流通和制造業布局關系緊密。”這是龍志剛關于階段過渡判斷的依據。
在他看來,交通運輸的價值創造階段,就是通過交通樞紐聯結經濟系統的各個環節和生產部門,協調運輸鏈、物流鏈、產業鏈和價值鏈等鏈式控制,激發復雜網絡終端節點互動嵌套,高效促進內部資源疏導流動和外部資源聯結交換,從而推動資源要素聚集,推動城市、城市群以及更大區域的經濟發展。
“在這個背景下,加快河南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形成功能層次有機統一的樞紐集群,構建功能完善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賦能產業發展、城市發展和區域發展,對支撐構建國際國內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和我省城市經濟轉型升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龍志剛說。
其實,早在2017年舉辦的“一帶一路”與樞紐經濟發展論壇上,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汪鳴就曾表示,隨著交通運輸由總體緩解到基本適應,我國交通也從重視網絡建設轉變為網絡和節點并重,發展樞紐經濟或可實現城市“彎道超車”。
河南樞紐經濟發展水平居中部地區前列
“目前,河南樞紐經濟發展水平居中部地區前列,落后于廣東、江蘇等沿海經濟發達省份,但高于周邊山西、安徽等省份,與湖北省基本持平。”這一結論,源于近期河南交通運輸戰略發展研究院對河南省樞紐競爭力的分析研究。
此次分析研究的省份,包括河南、山西、湖北、安徽、山東、江蘇,以及鄭州、西安、武漢、合肥等樞紐城市。相關研究人員解釋,省份的選擇上主要為河南鄰省,江蘇為可追趕的標桿省份。
結果顯示,幾個省份的總分排名為江蘇、山東、河南、湖北、安徽、山西。“河南領先中部,主要在于地理位置優越,是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近年來河南省緊抓國家戰略機遇,經濟、交通等方面得到快速發展,但與發達地區相比,我省在物流、市場、產業發展等方面仍有一些不足。”負責此次研究的相關人士介紹。
在龍志剛看來,就河南發展樞紐經濟而言,優勢主要在于產業體系優勢、經濟和人口規模優勢、內需潛力優勢和交通區位優勢。
數據顯示,交通區位方面,已實現公路5小時內覆蓋我國4.1億人口和30%的經濟總量,鐵路3小時內覆蓋我國7.6億人口和56%的經濟總量,航空2小時內覆蓋我國12.3億人口和90%的經濟總量。
產業體系方面,河南省裝備制造、食品制造產業加快躍向萬億級,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蓬勃發展,產業結構實現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歷史性轉變。
經濟和人口規模方面,2020年,河南全省生產總值居中部六省第一位,穩居全國第五位;年末總人口居全國第三位。經濟和人口規模均位于全國第一梯隊,可有力支撐交通樞紐建設以及樞紐經濟發展。
內需潛力方面,中部地區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部六省排名第四,中部地區貨物進出口總額排名第一,內需潛力巨大。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