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委辦公廳、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高質量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河南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有關負責同志就《方案》有關內容回答了記者提問。
1.《高質量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工作方案》出臺的背景是什么?
答: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我省連續四次與人社部簽署共建協議,2017年12月率先在省級層面出臺《河南省職業培訓條例》,推動職業培訓工作法治化、規范化、品牌化、國際化。截至2020年底,全省技能人才總量900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26萬人。
當前我省發展站上新的歷史起點,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河南、高水平實現現代化河南,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需要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勞動者隊伍。開展“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是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的迫切需要,是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重點培育、未來產業謀篇布局的迫切需要,是促進城鄉居民就業增收、實現共同富裕的迫切需要。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就是要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有效提高勞動力素質,推動人口“數量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以人才第一資源更好地激發和轉化創新第一動力;就是要主動適應產業發展需要,著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使勞動力供給更好滿足產業升級需要;就是要通過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加快提高勞動者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讓更多勞動者實現技能就業、技能增收、技能富民,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請問《方案》的總體考慮是什么?
答:總體考慮是:錨定“一個目標”,設定“兩個階段”,突出“三項標準”,用好“四大主體”,建立“五大體系”,即通過2025年和2035年兩個階段性目標,最終實現“技能河南”總目標;把持證率、就業率、增收率作為檢驗“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成效的基本標準;注重發揮企業、院校、公共就業訓練中心、社會培訓機構的主體作用;從培養、評價、激勵、就業、增收等全鏈條入手,著力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養培訓體系、評價激勵體系、就業創業支持體系、技能競賽體系和信息管理體系等“五大體系”。
3.《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標是什么?
答:《方案》提出,到2025年,完成1500萬人次職業技能培訓,1050萬人(含新增高技能人才380萬人)取得相應證書。全省持證人員(含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社會工作人才)總量達3000萬人,占從業人員的60%以上。其中,技能人才(指取得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特種作業操作證書、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人員)總量達1950萬人,占從業人員的40%左右;中高級技能人才總量達1560萬人,占技能人才總量的80%以上。力爭全省技能勞動者全部實現持證就業,基本建成全國技能人才高地。累計實現新增就業700萬人以上(含城鎮新增就業500萬人)。通過持證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實現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與經濟增長同步。
到2035年,全民能力素質明顯提升,從業人員基本實現“人人持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實現“技能河南”目標。
4.《方案》提出了哪些創新性的政策措施?
答:為保證“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工作落實落地,《方案》在多個方面有創新突破。
一是在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養培訓體系方面,支持企業按照有關規定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業培訓機構,建立企業職工培訓中心、產業學院、網絡學習平臺等;落實將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限額提高至工資薪金總額8%的稅收政策;根據培養專業、培養層次,逐步提高職業院校生均經費標準,并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支持技師學院設立分校,優先在重點產業頭部企業設立產業學院;將列入高等學校序列的技師學院納入春季“職教高考”實施范圍等。
二是在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評價激勵體系方面,支持企業按照自主確定評價職業(工種)范圍、自主確定評價等級、自主制定評價規范、自主確定評價方式、自主制定技能等級與薪酬待遇掛鉤的政策對本單位職工開展評價;支持院校建立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可直接參加中級工評價,高等職業學校、本科院校應用型專業畢業生可參加高級工評價;符合條件的勞動者均可在清單內的機構免費參加評價;允許院校從校企合作、社會培訓評價等工作中獲得合理報酬,由院校按規定自主分配;將世界技能競賽獲獎者、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技能大賽金牌獲得者納入事業單位招聘“綠色通道”,適用人才編制政策,按規定辦理入編入崗手續等。
三是在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就業創業支持體系方面,對新吸納持證人員穩定就業,介紹持證人員實現省內穩定就業的企業和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主體,給予相應補貼;對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園區、省級大眾創業項目等給予獎補等。
四是在建立健全職業培訓評價信息管理體系方面,建設全省技能人才管理服務信息系統,推出覆蓋500個以上職業(工種)的數字培訓資源,建立勞動者職業培訓評價電子檔案;對有培訓意愿、符合補貼條件的勞動者發放職業技能電子培訓券,激勵引導勞動者自主選擇培訓機構、培訓專業,實現從“機構找人”到“人找機構”轉變。
5.開展大規模培訓,離不開各類培訓主體,請問《方案》在發揮培訓主體作用方面提出了哪些舉措?
答:主要包含三個方面:一是推動企業職工全員培訓。企業主要圍繞主營業務和轉型升級需求,面向職工開展崗前培訓和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斗桨浮诽岢觯酱倨髽I履行法定職責,健全職工培訓制度,擴大新型學徒制培訓規模,年完成培訓120萬人次、90萬人取得證書。二是強化院校技能培訓主陣地作用。院校在面向師生開展技能培訓的同時,積極面向社會提供中高級技能提升培訓,以及產業發展急需緊缺高技能人才定向培訓、定崗培訓。《方案》提出,錨定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主攻方向,對接我省裝備制造、綠色食品等六大戰略支柱產業,新型顯示和智能終端、生物醫藥等十大戰略新興產業集群,加強高技能人才定向培育,堅持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并舉,擴大院校培訓規模,年完成培訓110萬人次、75萬人取得證書。三是大力提升公共就業訓練中心和社會培訓機構培訓能力。公共就業訓練中心和社會培訓機構主要面向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下崗失業人員以及各類靈活就業人員開展初中級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方案》提出,統籌民辦職業培訓機構布局和專業設置,開展以持證就業為目的的菜單式、項目制技能培訓,年完成培訓70萬人、45萬人取得證書。
6.請問《方案》在深化我省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改革方面提出了哪些舉措?
答:主要包含三個方面:一是全面推進企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建設,由企業自主開展全員定級評價和晉級評價;二是加快院校職業技能等級評價機構備案,支持院校在做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的同時,擴大面向社會的評價供給;三是積極推進社會培訓評價組織建設,實現技能類職業(工種)全覆蓋。同時,《方案》提出,加強對評價機構的日常監管和績效評估,規范評價行為,實行動態退出,確保技能評價質量。
7.人力資源品牌在助力技能就業、技能增收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請問《方案》在加強河南人力資源品牌建設方面提出了哪些舉措?
答:近年來,河南打造了“鄭州裝備”“林州建筑”等90多個勞務品牌,其中35個被授予“全國優秀勞務品牌”稱號,在提高就業質量、推動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進一步加強人力資源品牌建設,《方案》提出,圍繞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推進“一縣一品牌”建設,重點打造10個省級人力資源品牌:圍繞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培育“河南碼農”,圍繞“一老一小”健康照護培育“河南護工”,圍繞國家糧食生產安全和保障重要農副產品供給培育“豫農技工”,圍繞智能建筑、裝配式建筑等培育“河南建工”,圍繞河南紡織、服裝、鞋帽等培育“河南織女”,圍繞現代立體交通、多式聯運物流等培育“物流豫工”,圍繞零工經濟、快遞行業等培育“河南跑男”,圍繞長垣菜、信陽菜等特色餐飲培育“豫菜師傅”,圍繞河南厚重文化、非遺傳承、現代文明融合發展等培育“豫匠工坊”,圍繞“買全球賣全球”培育“河南電商”。遴選培育100個區域人力資源品牌,將人力資源品牌打造為河南就業名片。
8.目前職業技能競賽已成為展示國家和地區技能水平的重要平臺,請問《方案》就職業技能競賽工作作出了哪些安排?
答:職業技能競賽為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的平臺,對于激發廣大勞動者學習技能的熱情、培養選拔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方案》提出,建立健全職業技能競賽體系,自2021年起,每兩年舉辦一屆全省綜合型職業技能大賽——河南省職業技能大賽;2023年年底前,80%以上的省轄市(包括濟源示范區)舉辦綜合性職業技能競賽;2025年年底前,全省所有縣(市、區)至少舉辦一次綜合性職業技能競賽。通過舉辦各級各類技能競賽活動,選樹優秀技能人才典型,形成技能就業、技能增收、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社會共識。
9.企業如何參與“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
答:企業參與“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主要有以下方式:一是企業可組織職工按規定參加政府補貼性培訓,根據培訓、取證等情況,領取崗前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等補貼;二是具備條件(主要指有培訓中心、培訓師資、培訓設備、培訓計劃等)的企業可向所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提出納入年度補貼性培訓目錄清單申請,經所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同意,按程序列入年度目錄清單后,即可按開班申請、過程監管、結業考核等程序開展政府補貼性培訓,并按政策享受補貼;三是可以按規定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業培訓機構,建立職業培訓中心、產業學院、網絡學習平臺等開展職業培訓;四是可以按規定參與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五是企業可組織符合條件的職工參加高技能人才“金藍領”技能提升培訓;六是對用工達到一定規模,具備條件的企業,可以備案為用人單位類或社評類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按規定對本企業職工或符合條件的勞動者開展技能等級評價;七是企業可按規定享受將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限額提高至工資薪金總額8%的稅收政策。
10.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如何參與“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
答:院校參與“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主要有以下方式:一是參與政府補貼性培訓。現有院校(含高職、中職、技工院校,年檢不合格以及發生責任問題的除外),均可向所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或省教育廳申請納入年度政府補貼性培訓目錄清單,納入清單管理后即可按規定承擔補貼性培訓任務;二是高等院校(含技師學院)可向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申請承擔我省六大戰略支柱產業、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所需高技能人才定向式培訓;三是技師學院可按規定設立分校,優先在重點產業頭部企業設立產業學院,擴大招生規模,推進產教融合;四是列入高等學校序列的技師學院可按規定參與“職教高考”;五是技工院校與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學校合作辦學、學分互認,學生完成規定課程或學分后,取得相應學歷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六是院??蓮男F蠛献?、社會培訓評價等工作中獲得合理報酬,由院校按規定自主分配;七是職業院??蓞⑴c企業新型學徒制、現代學徒制培訓工作,并按規定享受補貼;八是院??砂匆幎▊浒笧樵盒n惡蜕缭u類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按規定開展評價并享受相關補貼;九是院??煞e極承接省級一二類職業技能競賽,并按規定享受相關支持政策。
11.民辦職業培訓學校如何參與“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
答:民辦職業培訓學校可通過以下方式參與“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一是參與政府補貼性培訓,民辦職業培訓學校(年檢不合格以及發生問題的除外)可向所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申請納入年度政府補貼性培訓目錄清單,納入目錄清單后即可按規定開展補貼性培訓;二是可參與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工作,并按規定享受補貼;三是可備案為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社會培訓評價組織、專項職業能力考核機構,按規定開展考核評價并享受相應補貼。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