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2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先藕潔)記者今天從中國海油獲悉,“深海一號”大氣田順利完成投產以來的首次海管清管作業,這標志著我國首次超深水海管清管作業取得圓滿成功,對于保障超深水氣田長期安全穩定運行和能源供給、進一步推動我國海洋科技自立自強具有重大意義。
“深海一號”大氣田采用“超深水水下生產系統+半潛式生產平臺”模式開發海洋天然氣資源,在水深1500米海域分東、西兩個區域部署水下生產系統,并通過海管連接水面和水下生產設施,高峰年產氣量超過30億立方米。
“海管被稱為‘海上油氣田的血管’,保障海洋油氣平穩輸送的同時,有可能出現‘血栓’阻塞或‘斑塊’腐蝕等問題。”“深海一號”氣田生產監督張寶說,為保證海管的安全暢通,海上油氣田會定期開展清管作業,清理海管在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沉積物和積液,同時檢測管線內部情況,在業內俗稱“通球”。
“我們把清管球經發球裝置送入海管后,會調整控制管線內介質的流向和壓力,讓清管球按照作業計劃路徑行進,并通過傳感器監控‘通球’的進程。”張寶介紹,“深海一號”氣田設計部署了3套海管“通球”裝置,分別用于實施氣田東區、西區內部生產設施海管和外輸海管的清管作業。本次實施的超深水海管清管作業僅針對氣田內部生產設施海管,通球總里程就超過100公里。
“深海一號”氣田總監李治稱,作業團隊在超過72小時的“通球”過程中,始終保持對平臺水下生產系統狀況的嚴密監控,及時調整不同氣井的運行狀態、改變平臺工藝處理系統的運行參數,有效應對海管液涌、堵塞、壓力大幅波動等極端工況,在保證氣田向下游民生用戶持續穩定供氣的同時,推動清管球以約每小時5-6公里的速度在海管中前進,圓滿完成了作業計劃全部內容。
據悉,經過對本次清管作業產出物的分析,中國海油技術團隊認證“深海一號”氣田生產海管處于良好運行狀態,與設計預期相符,再次驗證了我國首個超深水氣田水下設施設計與質量的可靠性。(中國海油供圖)
頭條 23-08-20
頭條 23-08-20
頭條 23-08-20
頭條 23-08-20
頭條 23-08-20
頭條 23-08-20
頭條 23-08-20
頭條 23-08-20
頭條 23-08-20
頭條 23-08-20
頭條 23-08-20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8
頭條 23-08-18
頭條 23-08-18
頭條 23-08-18
頭條 23-08-18
頭條 23-08-18
頭條 23-08-18
頭條 23-08-18
頭條 23-08-18
頭條 23-08-18
頭條 23-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