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新網北京7月29日電 “我國肥胖人群越來越多,成年人中50%以上屬于超重肥胖,而且肥胖人群上升的比例甚至要超過超重人群的比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副院長張忠濤在北京表示,肥胖癥已在全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預計到2030年,我國超重肥胖相關衛生支出將約占全國醫療費用總額的22%。
29日,由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北京)、北京醫師協會減重與代謝專科醫師分會及相關學術組織聯合舉辦的第二屆中國肥胖大會 (COC2023)在北京舉行。基于對20余個省市、80余家中心的2萬余例的患者分析,會上首次發布了減重與代謝外科5年數據報告。
“我國減重與代謝外科患者數量達到第一個萬例,用了2018-2021年3年時間,而第二個萬例僅用了2021-2022年1年。”張忠濤說,我國減重與代謝外科建設發展格局面臨著兩方面的挑戰:一是如何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發展,二是如何提高臨床專科診療能力和醫療質量安全水平。
張忠濤呼吁,希望政府部門、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各相關專業的醫生、肥胖患者可以共同關注肥胖、共同管理好體重。“也希望通過和公益性慈善基金會的合作,為經濟能力較差、但又需要醫學減肥的這些肥胖病人提供一些共性的幫助和支持。”
專家表示,作為獨立的慢性疾病及其他眾多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肥胖防治對于“健康中國”建設意義重大。
“在我的門診當中,70%以上的患者BMI在30以上,并且這個胖度還在不斷增加,BMI50、60的越來越多。”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教授陳偉分享了自己接診患者的變化情況,稱近兩年其門診基本轉型到為肥胖人群服務,接診的大多是因胖生病或因為肥胖處于危險狀態的患者。
北京友誼醫院減重與代謝外科主任張鵬介紹,我國肥胖人群的地域分布并不均衡,由北向南呈遞減趨勢,北方肥胖人群數量偏多,南方肥胖人群數量較少。“從西方國家的情況來看,減重手術的量和當地肥胖人口的量呈一個平行狀態,但在我國還沒有達到這一點,內陸地區及經濟欠發達地區減重手術的實行量也不如沿海地區。”
張鵬認為,建立一套完備的質量控制體系,通過培訓,將這個體系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可以幫助二/三線城市和有更多開展減重專業需求的偏遠地區醫院更加健康、規范地開展減重手術,讓更多患者能真正從這個手術中獲益。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紀立農談到,近幾年減重藥物的開發方面有了很大進步,一些藥物不僅通過早期的臨床研究成功上市,在上市后還開展了長期的心血管保護研究及安全性研究,并在臨床實踐中看到了很好的減重效果。“如何科學規范使用這些藥物,以獲得更好的降糖結局同樣值得關注。也期待有更多專家投入到肥胖的臨床研究,把現有的一些臨床證據轉化到實踐中去。”
“營養和營養帶來的減重生活相當于患者的一個自救行為。”陳偉表示,是否存在最佳減肥的膳食模式和體重反彈是臨床關注的兩個重點問題,期待盡早把減重生活和產品開發結合在一起,更好轉化出針對肥胖人群的產品,讓他們能夠有的吃,也能夠知道怎么吃。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8
頭條 23-07-28
頭條 23-07-28
頭條 23-07-28
頭條 23-07-28
頭條 23-07-28
頭條 23-07-28
頭條 23-07-28
頭條 23-07-28
頭條 23-07-28
頭條 23-07-28
頭條 23-07-28
頭條 23-07-28
頭條 23-07-28
頭條 23-07-28
頭條 23-07-28
頭條 23-07-28
頭條 23-07-28
頭條 23-07-28
頭條 23-07-28
頭條 23-07-28
頭條 23-07-28
頭條 23-07-28
頭條 23-07-28
頭條 23-07-28
頭條 23-07-28
頭條 2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