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6月16日,北京2023年高考評卷媒體開放日舉行,北京教育考試院副院長周玉玲介紹了今年北京高考評卷情況。
今年北京市參加高考的考生為5.8萬余人。評卷工作已于6月8日開始,預計6月24日結束。北京市共組織了1520名教師,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工業大學這6個評卷點進行評閱。
進入評卷點的人員至少要過三道關
當天下午,評卷教師在清華大學的數學評卷點緊張有序地進行著評卷工作。
清華大學評卷點相關負責人介紹,所有評卷人員要想進入評卷現場要過三道關。首先,在入口處會有保安人員負責盤查,所有無關人員不得入內。其次,評卷人員必須提供有效證件,要同時核驗評卷證和身份證,證件信息一致方可入內;評卷人員進入評卷場所時嚴禁攜帶手機等通信設備,所有隨身物品須寄存在門外的儲物柜。第三是要通過“雙安檢”,評卷人員不僅要通過安檢門,還要經過工作人員手持安檢儀二次檢查,經確認之后方可進入。入場后,所有評卷人員座位間設有隔板,各排之間背對背就座,評卷工作區域內還安置了多臺信號屏蔽裝置。
周玉玲介紹,北京高考評卷場所實行封閉式管理,所有人員須憑有效證件入場,通過安檢門與手持掃描儀等設備,對評卷人員實行嚴格安檢。評卷點還采取了公安人員值守、晝夜值班巡邏等措施確保安全,每班值班人員不得少于3人。“評卷開始前對所有計算機網絡、軟硬件系統、評卷應用系統進行了統一安裝和測試,嚴格信息傳輸安全,防止病毒感染和黑客入侵。”周玉玲說,網絡連接采用局域網形式與外網物理隔離,確保網絡安全暢通。另外,存有答卷數據信息的服務器放置在有防盜門窗的專用機房,服務器機房、關鍵評卷場所配備視頻監控設備,確保視頻監控全方位、不留死角。對評卷數據庫也進行了一日兩次備份管理、異地存儲等安全措施。
更多特級教師、高級職稱教師參與評卷
高考試卷由誰來評?周玉玲介紹,今年北京的高考評卷教師隊伍主要由高校教師、各區教研員及中學教師組成。各評卷點高校和各區教委嚴格審核把關,積極選派思想政治素質高、學科業務能力強、安全保密意識強和經驗豐富的人員參與評卷工作。“今年注重加大對特級教師、高級職稱教師、市級(或區級)學科教學帶頭人、市級(或區級)骨干教師的推薦遴選力度,保持評卷隊伍尤其是骨干力量穩定。”周玉玲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北京大學評卷點了解到,今年高考語文北京卷比去年多了7000多份,評卷員共有360人,比去年多了54人,其中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首都師范大學4所高校的有190人,來自北京市教科研、各區縣的教研員和中學教師有170人。“今年的評卷陣容比較強大,中學教師和教研員中,特級教師12人,市級學科教學帶頭人和骨干教師12人,區級學科教學帶頭人和骨干教師70人。”北京大學評卷點負責人說。
北京市今年也非常注重加強評卷教師的教育培訓。“給評卷教師講清高考評卷工作的重要意義、講清評卷工作的紀律要求,開展警示教育和安全保密教育,不斷增強評卷教師的責任感、使命感。”周玉玲說。
各科目試題全部實行“背靠背雙評”
一份試卷的分數是如何評出來的?周玉玲介紹,北京高考有著非常嚴格的評卷程序。考生答題卡通過掃描后,將采取加密手段隱藏考生信息,客觀題由評卷系統自動識別選項并根據標準答案直接評分。主觀題的圖像按題進行切塊后,會通過評卷系統隨機分發到相關評卷教師賬號,每名評卷教師只負責所分發題目的評閱,無法看到考生的整張試卷。
在正式評卷前,學科評卷組要組織各題小組長以上負責人集中學習研究《答案及評分標準》,通過試評統一認識。組織全體評卷教師進行業務培訓,使每名評卷教師掌握評分標準和評分細則,防止出現偏寬、偏嚴或寬嚴不一的現象。
評卷過程中如果發現了違規卷、雷同卷等異常情況,評卷教師會及時上報;對那些評分有分歧的試題,須由學科評卷組集體研討,達成一致意見后確定處理方案。
周玉玲介紹,各科目試題全部實行“背靠背雙評”,對“雙評”超過閾值的試題再進行三評或者四評。評卷專家每天對評卷質量進行一定比例的抽檢,對經過三評或者四評的仲裁卷全部進行復查,確保每份答卷的評判科學客觀、公平公正。
各科目評閱結束后,評卷點還會組織專人對評卷數據進行專項復核,采取兩套系統背靠背校驗,依照規定程序步驟對各個環節逐一排查,確保成績信息的準確可靠。
據介紹,所有參加北京高考評卷的工作人員都要簽訂《高考評卷工作人員安全保密協議書》,要嚴格遵守高考評卷工作要求。評卷教師和評卷工作人員禁止將紙質工作資料和電子設備帶出評卷現場,禁止記錄考生作答情況并將考生作答情況外傳,禁止私自查看評卷數據和考生成績,工作時間不會客,不打電話,不進行與評卷工作無關的其他活動。“如在評卷過程中發現評卷教師有違規、違紀行為,北京市高考評卷工作組將立即停止其評卷工作,通報所在單位,依紀依法嚴肅處理。”周玉玲說。
本報北京6月16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 來源:中國青年報
頭條 23-06-17
頭條 23-06-17
頭條 23-06-17
頭條 23-06-17
頭條 23-06-17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