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6月15日電 (黨超峰)近期,《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法里德·扎卡利里(Fareed Zakaria)發文稱,世界其他國家對中國的看法與美國不同。
扎卡利亞表示,他對此次歐洲行感觸頗深,所到之處,美國的對華政策是必談話題。與他交談過的大多數政治人物都感到憂慮。
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向扎卡利亞解釋了歐洲的困境: “歐洲需要一項產業政策,但它不能模仿拜登政府的保護主義,對歐洲來說,貿易至關重要,它的繁榮依賴于與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其他國家的貿易,而美國則不然。與美國不同,歐洲進口能源,不能自給自足。盡管大西洋兩岸達成了表面協議,但這可能成為一個日益擴大的分歧。”
(相關資料圖)
扎卡利亞表示,布朗承認拜登政府已經采取了擴大貿易關系的舉措,但擔心所有這些都是雙邊或地區努力,可能會削弱全球貿易。是以犧牲任何關于現代多邊主義秩序的真正討論為代價的。
在扎卡利亞看來,一直以來,美國的國家戰略不是為世界提供美國治下的和平,創造一個開放、自由和公平的全球體系。僅僅是為了確保美國的實力并削弱其競爭對手。布朗對扎卡利表示:“我們都需要一個運轉良好、不斷擴大的全球貿易體系和有效的多邊機構。”
扎卡里亞提到,丹麥前首相赫施密特對此表示贊同。“歐洲不能脫離中國。”她解釋道,“那將是全球化的終結。”
扎卡利亞表示,當美國的政客聽到這些觀點時,他們往往會認為歐洲在中國問題上過于消極,美國將不得不與印度、日本和越南等主要亞洲國家建立一個新的聯盟。但即使是這些亞洲國家也不會一味跟隨美國。印度就是一個例子,中國是僅次于美國的印度第二大貿易伙伴,新德里很清楚,其未來的增長取決于與中國保持健康的經濟關系。
扎卡里亞還提到,新加坡前外交官、《亞洲的21世紀》一書的作者馬凱碩也指出,西方的討論常常忘記世界的增長主要來自亞洲。馬凱碩以東南亞地區為例指出,2000年時,日本的經濟規模大約是東南亞的八倍,而如今,大約再過三年后,東盟的經濟總量將追平日本。他強調,中國與東盟之間的貿易往來是全球規模最大的一對貿易關系——近1萬億美元,東盟國家的發展離不開開放和充滿活力的貿易,特別是與中國的貿易。
扎卡里亞的這篇文章引起美國網友的共鳴。網友“dyakoubian”表示,這是我在《華盛頓郵報》上讀到的關于中國的最有啟發性、最符合事實的文章。我們的政府和大眾媒體每天都在大肆宣傳反華。謝謝你的這篇充滿理智的文章。
網友“califboomer”稱,我很欣賞扎卡里亞的觀點,這與美國主流媒體的觀點不同,也與美國兩黨對中國的看法截然不同。也許,不僅這個國家需要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中國,而且為了改變,美國也需要認真審視自己。美國健康嗎?它將走向何方?尖銳的、不斷擴大的、不妥協的政治分歧對美國民主有益嗎?
網友“krisMG“表示,中國在很多層面上都在進步,而我們的國家卻充斥著大規模殺戮、失控的槍支暴力、吸毒、收入差距和貧困,而我們在世界各地有800個軍事基地,并進行無休止的戰爭,但我們無法生產足夠的嬰兒配方奶粉。憎恨中國是為了分散美國民眾對資本主義真相的注意力。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