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桂杰)在日前落幕的2022年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上, 湖南藝術職業學院教師、34歲的劉胄在金屬文物修復師項目上榮獲三等獎。 在比賽中,劉胄修復的是一件商代酒器花觚,這件花觚腰部有約10平方厘米的缺失,劉胄用了一個黑色布匹般的碳纖維材料,剪出缺損部位形狀,對花觚進行填充補缺。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這個項目中的獲獎者幾乎都來自博物館和文物保護所的專業文物修復人員。
【資料圖】
劉胄是南方湘派文物修復師,目前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產業導師資源庫技能大師,任全國行業指導委員會民族技藝古籍修復方向專家。他出生于文物保護世家,在耳濡目染中,他深深愛上了文物修復與保護工作。2013年開始走上講臺成為教師后,劉胄最大的心愿是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學習文物修復手藝。
“文物修復師的寂寞與幸福感是并存的,只有熬得住修復時的寂寞,才能在文物修復完成那一刻享受到幸福與快樂。”劉胄修復過上千件文物,其中修復難度最大的是一件青銅鼎,被送到劉胄手上時,它已經碎成了47塊。不少人認為修復不好了,但劉胄沒有放棄它。
劉胄用了半年時間,平均每天工作16個小時,才把碎片清理拼接好,又花了幾天把碎片中間的縫隙填補完成,最后還要在新修補的位置雕刻出花紋。他修復之后的文物作品,令人為之震撼,到了肉眼看不出來裂痕的程度。
“文物修復師不是光鮮亮麗,四處出風頭的人,他們都是一些甘于寂寞的人,文物修復師是我們國家了不起的匠人。”劉胄說。
目前,文博系統屬于事業編制,一些地方文博系統招聘文物修復師的學歷要求都在本科以上,甚至要求博士、碩士學歷,因此,在就業的過程中會限制一些專科生的求職走向。
據了解,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23年招聘陶瓷文物修復、金屬文物修復師,公布的崗位學歷為“大專”,“破除唯學歷,政府在拿出實招推動考古工作的開展。”劉胄說。
劉胄的學生陳依萍畢業后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市烏什吐爾古城遺址從事考古挖掘工作,她在學校的時候皮膚非常好,看著也很柔弱,為期3年的考古發掘把她鍛煉成一個歷經風沙和陽光暴曬、皮膚黝黑的“女漢子”。什吐爾古城遺址考古發現了不少秦漢時期祭祀玉人,為探索漢帝國在西域的祭祀禮制提供了重要材料。
“這次在太原舉辦的全國文物修復大賽,我個人很有收獲,修復了很難遇到的青銅器類型,還進行了文物有害銹的化學檢測,繪制了文物病害圖以及修復示例圖,我追求的是把整個金屬文物修復呈現出來的過程,我會把參加比賽的經驗用在今后給學生授課過程中,這些都是很鮮活的經驗。”劉胄說。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